菜市場變身“法治農林”口袋公園,讓居民與法同行

2021-10-09 17:05:33    來源:大洋網    

位于越秀區農林街的竹絲崗口袋公園

說起東山口,不少人會想到小資情調、小洋樓等關鍵詞,卻往往忽略了這個片區的市井煙火氣。竹絲崗就是這樣的一個社區,市井氣息濃厚,附近以普通住宅和商業建筑為主。

初來竹絲崗社區的人總會疑惑,這里并沒有與竹子相關的元素,為何喚作“竹絲崗”?《越秀史稿》(第三卷)可以解答人們的疑惑——竹絲崗在小珠石南面,也就是現在執信南路和農林下路之間,因崗上種植粉單竹而得名。

菜市場“退出”,建“法治農林”口袋公園

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農林綜合市場是廣州市第一個室內市場,也是中山二路、竹絲崗、農林下路附近唯一一家肉菜市場。從早上到傍晚,這里不僅僅是攤主們謀生的地方,也是農林街極具煙火氣息的地方。隨著城市發展,農林綜合市場“退出”居民的生活圈。與以往熙熙攘攘的肉菜市場相比,新建的“法治農林”口袋公園多了一份恬謐。


踏著剛鋪設完成的石板路面,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休閑與便利。

清晨,“法治農林”口袋公園隨處可見休憩、散步的居民。踏著剛鋪設完成的石板路面,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休閑與便利??诖珗@面積不大,以休閑功能為核心、以竹林種植為特色,設置了法治長廊、特色景墻、休憩長椅等,給社區居民提供了享受“慢生活”的契機。

建設法治公園,讓居民與法同行

2020年10月,在越秀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越秀區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農林街秉承“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理念,對農林綜合市場進行拆除、改造,并于2021年7月在農林綜合市場原址建成“法治農林”口袋公園,通過宣傳氛圍、法治案例等形式,匯聚新時代法治宣傳要素,融入農林人文特色,讓廣大群眾獲得最便捷、直觀的學法載體,在休閑健身娛樂中零距離接受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的熏陶。

“農林漫說法”欄目

“這個小公園的建成不僅為遛彎、鍛煉提供了一個好去處,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法律的好場所,為‘法治農林’口袋公園點個贊!”住在附近的吳女士周末帶著小孩在這里學習法律知識。

在公園的法治宣傳欄上,一個漫畫人物正在向社區律師咨詢有關“遺產繼承”的法律問題,該案例來源于社區居民的真實案例。在“吳承澤黨員律師工作室”的調解下,該案例順利得到調解,在為民辦實事的同時也加強了普法宣傳。

除了“遺產繼承”的案例,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舊樓加裝電梯矛盾、社區詐騙案例等法律案例也會逐步在公園內進行不定期的更新,通過將法治與道德、法治與傳統文化、法治與現代文明有機融合,構建獨具特色的“法治農林”樣本,創造場景化法治宣傳教育新體驗,使廣大群眾在休閑娛樂中就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文/信息時報記者賴澤旋

圖/信息時報記者胡瀛斌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