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黑白轉彩色4K修復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首映禮9月28日在北京舉行,國慶期間將在全國各大電影院線上映。《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由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是新中國第一部反映我黨隱蔽戰線的經典影片。這將是首部經過4K彩色修復后進入院線重映的黑白經典故事片,屆時廣大觀眾可在大銀幕上體會“紅色經典+數字科技”的獨特魅力。
此前,20多年前的老電影《那山那人那狗》4K修復版,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首映。現場600多名觀眾,通過修復一新的影片,重溫了20世紀80年代那對父子郵差的故事。老電影修復是近年來電影行業的熱點話題。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特別推出了修復單元“鏡尋東方”板塊,除了《那山那人那狗》4K修復版,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4K高幀率(48幀)修復版、李少紅導演的《血色清晨》4K修復版,也紛紛亮相。讓破損、模糊的老電影恢復原貌,給黑白片上色讓其煥發光彩,通過新技術彌補原片缺憾……正是電影手藝人的精心修復,讓經典作品得以在數字時代獲得重生。在他們一幀幀的精心修復下,那些銀幕佳作舊貌換新顏,讓影迷感受到經典的“溫度”。
一百多年來,中國電影涌現了數以萬計的作品。但由于自身的物理及化學屬性,膠片拷貝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時間越長,不斷翻拍造成的清晰度遞減就越嚴重,特別是膠片電影逐漸消亡,膠片電影的保存和修復成為業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多年前,詹姆斯·卡梅隆用3D技術重建了《泰坦尼克號》,并引發觀影熱潮,在中國內地收獲了接近1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于是大家才意識到如果采用3D技術轉制修復,所獲得的利潤可能會更高。因此,好萊塢的一些經典影片版權大戶也蜂擁開始將過去的電影轉制成3D后重新上映,像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動畫片《獅子王》等都采用了3D技術重新修復后上映。從國產片來看,像《霸王別姬》等老電影都在修復以后產生了很大的市場發揮空間,但是這些影片如果想獲得二次價值體現和藝術價值,就離不開修復和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二次包裝。
同時,電影的修復除了靠技術,更關鍵的是要進行藝術修復。“修舊如舊”是電影修復的一大原則,如何讓修復后的影片最大程度地貼合原片,這就需要對影片的整體風格、細節等進行把控。彌補遺憾,或者說讓影片更加完善,也是影片修復的作用之一。如專家所言,“其實電影修復跟故宮里修文物是一個概念,不可能做舊,更不可能創新,而是一種精準還原,無論什么顏色,都有依據。我們的每一部影片修復,都是對經典的還原和保護。”電影修復必須得是“細節控”,需要深入了解修復的電影,每一處細節都要細致嚴謹,不能馬虎。
近年來,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老電影修復,更傾向于一些擁有重要文化價值、歷史意義重大的影片。老電影修復不僅僅只是屬于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公益范疇,還要看能不能發掘出其潛藏的附加值,“老膠片”也可以有“新商機”。對于導演而言,也可以對支持自己的影迷說,老片重映的重點在于展示自己的藝術情懷。
不管怎么說,國產老電影經修復重映且獲得較高的票房,這表明中國早期經典電影的生命力并未隨著時間流逝和技術革新而消逝,老電影再上銀幕也能迎來又一個春天。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