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廣州囡:只用右腦也能過好這一生

2021-10-08 14:55:03    來源:大洋網    

2021年10月6日是第10個世界腦癱日。在這一天,各界公益人士呼吁社會協力,為腦性麻痹者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與工作,創造無障礙的環境。而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理解”。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超過1700萬人伴隨腦性麻痹,而在中國,這個數字超過了700萬,其中300萬以上是孩子,并且以每年增加4萬~5萬人的速度遞增。與此同時,依舊很少人知道“腦癱”的全稱——“腦性麻痹”。相反,人們能從這個詞聯想到更多可怕的詞匯,“失智”“行動困難”“失能”……

在大眾的認知中,這是眾多殘障類別中最駭人聽聞的一種。誰也不敢想,如果大腦癱了,一生還能如何走下去。實際上,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帶來的障礙有可能是姿勢,也可能是運動,抑或是感知、智力等等,輕重程度不一,而克服障礙的第一步,就是擺脫偏見和恐懼,創造條件解決實際障礙。

具體到實處,對于廣州囡小儀而言,則是“用右腦過好這一生”。

展示畫作

她“失去了左腦

千禧年出生的小儀是一名廣州囡囡,21歲,人生熬過21年。直到現在,小儀父母仍記得孩子出生不到4個月時,一次外出游玩時,一場意外車禍帶來的巨大人生轉折。“當時,醫生已經全力搶救,但我們的孩子左腦還是出現了完全腦死亡的情況,醫生說,小儀成了一個腦性麻痹的孩子了。”

所謂腦性麻痹,就是腦發育早期,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還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是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小儀只能使用右腦生活和學習,一方面,對學習能力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對她的運動和身體協調能力帶來挑戰。

小儀沒有放棄自己,她的父母也沒放棄。

早些年,小儀父母一直在尋求各種方法為孩子提供新的治療方案,試圖幫助孩子更好地突破身體障礙。通過病友的介紹,他們去了很多醫院,試了一次又一次,抱著希望而來,失落而去,大部分治療都是收效甚微。令他們依舊感到希望的是,小儀懂事又樂觀,一直聽大家的話,努力地生活與學習。

童年生活照

這條路,她能自己走下去

家長的堅持,對小儀的成長發揮了一定作用。與此同時,教育和康復訓練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時期,小儀在特殊學校度過了6年的時光,此后又嘗試著在普通初中學習了3年,順利進入職業高中。然而,就是在職業高中的1年多學習中,她開始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職中第二年,她選擇了到康復訓練機構進行專業康復訓練。而與她結對的特教教師李老師則在此后年間,見證了一個“溫室里的小公主”蛻變成為伙伴中的“大姐姐”。

“我很早就認識小儀了,2016年,因為一次志愿服務相互認識,那時的她是個小哭包,對志愿者很依賴,每次活動結束都戀戀不舍。”李老師回憶道,小儀在2018年正式進入康復機構,“那時候,小儀還是個大大咧咧的小姑娘,被周邊的人們保護得很好,就像個小公主,但來到機構,就要訓練,變得更堅強,更成熟。”

李老師還記得,在一次去實習的路上,小儀遇上長樓梯,走路不便的她沒有一句抱怨,不慌不忙越過一級又一級石階往前走。“當時我在背后看著她,很想過去扶一把,但我知道我不能去干預,這是她走向獨立必須走的路。我就在背后默默關注她、支持她,即使摔倒了,她站起來之后也會露出陽光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她內心的答案了。”李老師說。

如果有夢想,那就去實現

“腦性麻痹”這一揪心的詞匯,不知不覺從小儀的人生中剝離了出去。無論是她還是她的父母,越來越意識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從“障礙”的標簽中走出來,人生要實現什么,那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而小儀,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在機構的日子里,有一個常規活動,是邀請大家一同歌唱。小儀說,“我跟著練習唱歌,是因為有禮物拿,為了拿禮物,我每個周六晚上都來機構和樂隊一起練習唱歌,慢慢地,就喜歡上了唱歌。”現在,小儀有自己喜歡的歌手和明星,同時也期盼著疫情早些結束,她和伙伴們能在更大的舞臺上表演。

如果說唱歌只是業余愛好,那工作則是小儀目前最為主要的目標和任務。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完成學業之余,學習了烘焙清潔等簡單的工作技能,此前爭取到了好幾次實習機會,“其中一次是在餐飲店剝雞蛋,特別努力,可惜因為一次不小心滑倒而膝蓋脫臼,只得中途暫緩實習,等休養完成,再回去,那家店因為生意不佳,已經結業。”

早在機構訓練時,小儀便常常指導其他特需青年,“有的伙伴偷懶,還不認,我都特別認真地說‘只有認真實習,才有機會得到一份長久的工作!’”她說,“我很羨慕其他找到工作的伙伴,如果現在就能讓我去工作,我連午覺都不用睡。”這一點,所有認識小儀的人都相信,她這句話是認真的,也期待有更多社會企業提供一次機會,給有能力的特需青年展示自我價值。

公益人說:700萬中國CP需要你的關注

@三棵柚公益基金會:cerebral palsy,翻譯成中文就是腦性麻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癱。腦癱人士有一個美好的昵稱,叫CP。CP聽起來很美好,而現實生活中腦癱患者的處境并不容易!據統計,目前腦癱的發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二到三,全球有超過1700萬腦癱病人,而在中國這個數字超過700萬,其中300萬以上是孩子,并且在以每年4萬~5萬的數量在遞增。我們希望更多人關注700萬中國CP,一起幫助Ta們更好地康復,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與工作中,讓Ta們也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賈政 通訊員三棵柚

圖/受訪者提供(已授權)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