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公布,將打造中醫一條街

2021-10-09 16:20:5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耀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獲得廣州市政府批準并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正式公布實施,規劃提出,聯合上下九步行街,以文化為脈絡,建筑為媒介,形成傳統中醫文化商貿片區、傳統居住片區、西關風情體驗區三類產業功能分區。并結合現狀荔灣區中醫醫院打造中醫一條街,注入新的活力,展示老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保護對象分布圖

打造7條慢行街巷 新建建筑控高18米

根據規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面積8.28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主要沿文昌北路兩側,東至耀華東街及耀華中東街,西至耀華西街,北至耀華三約及田料古道,南至長壽西路,用地面積為3.17公頃。建設控制地帶范圍東至耀華西街、文昌北路,西至寶華路,南至長壽西路,北至何家祠道,用地面積為5.11公頃。

核心保護范圍除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新建、擴建必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筑高度應控制在12米以下,其體量、色彩、材質等方面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不得改變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此外,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進行新建、擴建活動的,建筑高度應控制在18米以下,其體量、色彩、材質等方面與歷史風貌相協調,不得破壞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特色。

規劃中提出,耀華大街的功能定位是:以傳統中醫文化商貿、傳統居住、西關風情體驗功能為主,展示與傳承地域特色及傳統西關文化的歷史街區。

慢行系統方面,對接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及片區綠色慢行系統規劃,結合街區的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對老城現有街巷空間進行梳理與優化,延續老城街巷步行為主的現狀。嚴格保護街區內13條傳統街巷、21條麻石板街巷的寬度、鋪裝及街巷風貌。延續街巷的慢行功能,對街巷進行鋪裝整飾,打造何家祠道、存善北街-耀華北街、存善西街、耀華西街、存善東街-耀華大街、耀華東街、耀華中東街7條慢行街巷。

鼓勵私人業主進行自主更新

街區活化利用方面,結合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北岸嶺南文化傳統風貌區及西關歷史城區七大特色功能區規劃,發掘耀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價值。聯合上下九步行街,以文化為脈絡,建筑為媒介,強調肌理延續、新舊融合、功能復合,形成傳統中醫文化商貿片區、傳統居住片區、西關風情體驗區三類產業功能分區。

寶華路東側地塊,結合現有空地進行改造。通過新建建筑恢復原有肌理,結合現狀荔灣區中醫醫院打造中醫一條街,注入新的活力,展示老城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他片區進行微改造,通過政府主導、吸引企業參與等多種方式,盤活公房建筑,結合街道空間進行品質提升改造。通過示范性帶動作用和鼓勵政策、技術支持等推動私人業主進行自主更新。

其中,文物保護單位、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按照《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優先作為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務的功能。文物保護單位、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按照《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優先作為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務的功能。一般居住建筑,可結合區位特征,適當改變居住功能,賦予新的商業或文化經營價值。

耀華大街兩側地塊可采用“文商旅”相結合方式,設置文化體驗、商業零售、特色餐飲、精品旅館、創客工作室等功能。其余地塊以“微改造”模式保護和活化歷史資源,在不影響原居住功能的前提下,鼓勵居民結合傳統民居,發展特色商業,兼容公共服務與文化活動。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