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讓人生不完美的孩子也能奮力向前!

2021-10-08 16:38:10    來源:大洋網    

“三年前,衛姐對我來說還是個陌生人;后來,我把她當作一名生活老師;再后來——我打心底覺得,她就是我的姐姐。”說出這句話時,王小妍(化名)有點害羞,又帶著一絲驕傲?!凹胰恕苯o人安全感,也給人成長的動力和底氣。而過去一段時間,正是福利院生活老師衛姐,給到她最接近“家人”的感覺,這個國慶,她也將和衛姐等福利院的“家人們”一起度過。

自記事起,王小妍的人生就圍繞著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展開,此后14年,她從福利院成長、讀書,再到如今,初三中考沖刺,老師和工作人員一直陪伴著她,在探尋自我價值的路上,她尤其需要“家人”守護。

在廣州市社會福利院,還有很多沒有父母的孩子。在國慶佳節之際,廣州日報記者獨家連線廣州市社會福利院,了解福利院如何幫助孩子們成長,并意識到:人生縱不完美,也要奮力向前。值得關注的是,在不少兒童工作者看來,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而無論是哪些舉措,對成長的幫助都比不上一個“家”。

衛姐(左)和王小妍(右)在假期學習做飯。

內心深處的一股勁

“我覺得我是一個計劃性很強的人,希望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規劃?!?月30日下午5時左右,學校響起下課鈴。王小妍早早收拾好書包,背上就往校門走,她知道,衛姐在門口等著,準備帶她搭乘福利院的小巴回“家”。而在小巴上的10分鐘車程里,和衛姐并排聊天,“有時說說中午好吃的東西,有時講講一天里學到哪些新內容”,大概是一天最愜意的時刻。

這一天恰恰還是國慶假期前的最后一個上學日,國慶安排自然也是放學閑聊的話題之一。

和以往不一樣,由于高于社會面的疫情防控需求,目前福利院仍處于封閉管理期,大家嚴格遵守“學校-福利院”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即便是節假日也不能外出游玩。為此,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安排了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觀影會、疫情防控演練、美食烹飪DIY以及院內市集等活動。而王小妍除了參加活動,打算將更多時間花在自習和學習上,她說,自己已經初三了,心里有一股狠勁,“想要通過中考和高考,通過考上一個好的學習來證明我們一樣很棒?!?/p>

時間回到2007年,王小妍出生那一年已經在福利院生活,人生的出處在這里是“敏感詞”,14年來,是護理員教會教她吃飯、穿衣服;學前教育,是福利院的老師一把手帶著的;到了讀小學的時候,依舊是福利院的老師做“臨時家長”進行家校溝通。隨著成長,和她一樣的每個人都在學習如何面對“自己一出生就不那么完美的人生”,思考自己的“家人”在哪里,想辦法證明自己也很厲害。那時,王小妍格外羨慕從福利院走出去,考上大學的哥哥姐姐。

來自內心深處的這股“拼勁”,實際上是把雙刃劍,需要“家人”引導。但曾有一段時間,王小妍覺得成長就是一場孤獨的戰爭?!捌鋵?,我覺得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需要時間的沉淀,所以一開始,我會覺得衛姐只是一個陌生人,再后來,是一個老師。”王小妍說,在外人看來自己活潑又外向,但很多時候,有問題,會自己“悶”著。

福利院資料圖

“這里有我至親的人”

王小妍的狠勁體現在學習上。在福利院,有一間自習室供孩子們學習,就是在那里,王小妍看到了在今年順利考上大學的伙伴,“我們交集不多,但每次看到對方時,對方都在讀書學習,我覺得自己也要加把勁?!比欢?,她又是一個偏文科思維的學生,遇上數學難題往往就會停滯不前,苦惱不已,即便衛姐接自己放學,也會選擇獨自坐,咀嚼一個人在困境中的孤獨和苦惱。

平日,從學?;氐礁@撼酝盹埡?,王小妍便一溜煙地奔去福利院自習室,依次拎出作業、課本,緊接著沉浸在題海中,直到晚上九時,自習室關燈,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們嘮叨著自己不要太辛苦,要早休息時,她又把陣地轉移到宿舍里,和另外兩位室友挑燈夜戰,一忙起來,連時間也忘了,直到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衛姐巡房提醒才知道要睡覺。

“在上一年,我還因為挑食,導致胃出了問題,還好,是衛姐把我當成家人一樣照顧,時時刻刻囑咐我吃藥,嘮叨我記得吃東西;在我上了初三,覺得數學跟不上,一個人郁悶時,主動找我聊天,跟我一起想辦法解決。”有人與她立黃昏,有人問她粥可溫,青春期一股子倔勁的王小妍不自覺地感覺到,自己身邊多了一個“家人”,不自覺地跟她敞開心扉,聽衛姐的建議,“注意學習的節奏和規劃,同時也注意自己的身體,不再悶頭苦干,凡事有規劃,正是衛姐教我的。”

“家人”永遠是互相陪伴的。今年8月30日晚上,王小妍在社交平臺看到衛姐的生日,靈機一動,立馬聚集室友,決定給衛姐準備一個手工城堡“禮物”,“衛姐經常穿粉色的衣服,在我看來就像一個公主一樣,我希望衛姐永遠都是我們的公主”。第二天,衛姐回到辦公室,三個孩子突然跑到辦公室,唱起生日歌,王小妍把小小的城堡,送到一臉驚訝的衛姐手上。緩過神來,眼眶不禁被淚珠濕潤,衛姐回憶道,“我想都沒想過,這個孩子真的很細膩,把自己當作至親的人?!?/p>

對這里的每個人而言,福利院是第二個家,而家人總是互相支持,永不獨行,“當一個孩子有了愛和感恩的心,也會成長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廣州市社會福利院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市福利院不斷探索跨專業團隊融合的康復模式,從生理、心理、社會適應三個層面開展服務,發展出以社工為主導,養育為基礎,康復為目標,教育為核心的全人全程綜合康復模式,每一個個案都可以和社工、醫生、康復師、護理員對接,從各個方面做出成長方案,各個領域全覆蓋的團隊,成為這里每一個孩子堅強的保護屏障,“我們希望,每個孩子的開端雖然不完美,但依舊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

多措并舉守護困境兒童

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市社會福利院的孩子中,也有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身體障礙。僅憑一腔熱血和經驗做特殊教育往往走不遠。廣州市社會福利院特殊教育學科帶頭人譚紹珍說,“要讓福利院變成一個幸福加油站,讓受到創傷的孩子修復脆弱的心靈,豐滿羽翼,獲得幸福,或回歸家庭,走向社會,或在院長大成人,收獲人生?!?/p>

由于孩子們早年創傷經歷,他們安全感弱、防御性強,將情緒通過攻擊的方式表達出來。為了不耽誤學童上課,她常常犧牲自己中午休息時間,來到學童所在學校,給他們做心理輔導,給予他們愛的滋養,慢慢融化了孩子們冰冷的心。

一次,一個學生問她,“老師,你是研究生,這么厲害,我這么差,你不討厭我嗎?你為什么還來教我,你不覺得浪費嗎?”孩子自卑的話深深觸動了她,她下定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讓孩子們不為自己的經歷和身份自卑、難過,要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快樂地成長。

2008年,她在福利院創建了全國福利機構第一間沙盤游戲治療室,組建了一支適應福利院兒童心靈成長需要的志愿者隊伍,該項目榮獲當年“廣州市優秀項目”這項志愿服務一直沿續至今,有效促進了孤棄兒童健康成長,此后,圍繞福利機構孤棄兒童教育,她主持研究了省部級等各類課題十余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

與此同時,近年來,廣州市社會福利院也在不斷探索跨專業團隊融合的康復模式,其中,社工通過個案管理的方式,開展評估和個案輔導,同時為服務對象鏈接資源;保育員照顧兒童飲食起居,訓練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康復師負責制定康復計劃,開展個性化康復訓練;教師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發展計劃,開展教學工作,在跨專業團隊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的背景下,院內兒童、青年得到了全方位的綜合康復服務。

其中,廣州市福利院殘障青年職業培訓及創業輔導項目開展十多年來,已有十幾名殘障青年在項目中習得職業技能并成功走上社會。如今該項目實現了創新和突破,指導多名殘障青年運營“回音星球工作室”淘寶店,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手工技能,逐步實現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打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2020年6月,廣州市社會福利院掛牌成立了廣州市兒童綜合康復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接下來,福利院將全方位開展兒童綜合康復服務研究,通過共建實踐基地、開展產品臨床測試、舉辦學術研討等,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福利院在兒童養育、醫療診治、特殊教育、康復訓練、救助保護、科研創新、培訓交流的“七位一體”綜合康復服務方面再上臺階,推動福利院在養育、治療、教育、康復等方面再上臺階,幫助院內每名孩子健康成長,同時,堅持“兜底+適度普惠”相結合,將院內經驗復制推廣,向社區延伸,給更多廣州困境兒童帶來專業支持,力爭在優化全國兒童福利機構區域布局和升級提質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

圖/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