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市:打造市內企業“10分鐘代辦、幫辦圈”

2021-10-08 13:31:44    來源:河北新聞網    

“還能上門給辦,省我們好大事兒!”最近,黃驊市滕莊子鎮慈莊村張云芬老人年滿80周歲,可以領高齡補貼了,村綜合服務站代辦員寧培昌專門跑上門,幫老人辦好了申請。

相比張云芬,她的老伴趙振生幾年前申請高齡補貼可費勁多了。

“原來要到鎮上辦,還得是工作日,我倆年紀都大了,自己去不了,兒子專門從市里請假回來陪著去的。”趙振生說。

在黃驊,像趙振生一樣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一萬多名,殘疾人也有一萬多名。辦業務時黃驊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發現,這些群眾領補貼要一家人跟著折騰,原本的好事變成了一件麻煩事。

“看到群眾的難處我們就開始思考,能不能讓這些群眾不出村就領到補貼呢?”黃驊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翟浩成說。

“于是,我們和多個技術公司溝通,打通了從省級到各部門再到村級的技術壁壘,將一些業務直接下放到村級服務站。”翟浩成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聚焦老年人和殘疾群眾辦事難問題,黃驊依托河北政務服務網率先在全省推行了高齡補貼等村級高頻服務事項一體化平臺。

有了平臺,為讓鄉、村級辦事規范高效,黃驊市對農村代辦員進行了多次培訓,統一編印了鄉街行政綜合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辦事指南和法律規范。

之后,工作人員走訪時發現,雖然在村里就能領錢,可還有一些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和殘疾群眾為到村服務站發愁。為此,黃驊市行政審批局又開展了代辦員“跑腿上門服務”。

“我擔任代辦員快五年了,以前能在村里辦的業務很少,今年差不多每天都有村民給打電話要辦業務。”一個文件夾、一輛電動車,這幾個月,往返于村民家和村綜合服務站成了寧培昌的常態。

為群眾辦實事“最后一公里”通了,怎樣保證“家門口”的服務更到位?

審批局又因村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助農綜合服務站,在全市327個村、30個社區全部建成村(居)綜合服務站。還與建設銀行合作,在51個村引進“裕農通”服務平臺,村民可以通過平臺辦理行政審批線上申請、生活服務及繳費、農機農資購買等86項業務。

服務站為村民解難題,政務服務中心各項業務也在不斷拓展。

“小二小二,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補證在哪里辦?”9月20日,市民楊先生來到黃驊市行政審批局智慧政務廳,咨詢政務服務機器人“店小二”。

記者在政務廳自助服務區看到,一米來高的“店小二”不但應答自如,還靈巧地把楊先生引導到了自助辦理機前。

在“店小二”的指導下,楊先生把材料放進了智能文件柜,“以前辦業務從申請到最后拿證件來好幾次,每次得專門請假,能自助辦理就方便多了。”

“事兒沒辦完,腿兒先跑斷”,這是往常很多群眾來政府中心辦理業務的真實寫照。

“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我們確定了‘運用新技術,解決老大難’思路,靠數據賦能,一點點改進。”翟浩成表示。

能否像銀行自助取款機一樣,自助辦理自助取件?能否像醫院看病一樣預約拿號?能否將資料存檔不再重復提交……黃驊市行政審批局收集梳理群眾意見建議,并召集企業代表和技術公司舉行座談,開發智慧政務系統和微信小程序,建成全省縣級市中第一個智慧政務自助服務區。

“這10臺智能終端設備全天候開放,有168項業務可以自助辦理。”黃驊市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周瑩告訴記者,辦事群眾通過自助設備申請后,可以把相關材料放入智能文件柜。工作人員在后臺受理審定,出證后再將相關證件放入智能文件柜,群眾可以隨時來取。

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如何減少辦事人員聚集?

“我們通過智慧政務系統實現了智慧預約和智慧提示。”周瑩說。

在智慧政務廳,記者看到了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前來辦業務的龔女士。“前幾天短信提示我營業執照要到期了,我預約了今天10點的,來了就直接辦。”龔女士說。

“我們還利用大數據開發了智慧先導業務。”周瑩舉例,比如有人想開一家美發店,他能查詢到全市的開辦、注銷以及政策支持情況,從而更理性、科學決策。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翟浩成說,黃驊正大力推進“政銀合作”,將市場主體登記窗口延伸至各銀行網點,29個單位、1511項事項清單可通過網點里的政務智慧查詢機查詢。同時,還將解除違章等183項網上公共服務項目引入網點,打造黃驊市內企業“10分鐘代辦、幫辦圈”。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