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州海珠: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尚
“小驛站”傳遞城市“大文明”
珠江南岸,從廣州塔出發,沿著閱江路由西向東的6.6公里碧道上,平均每800米就有一個驛站,琶洲新時代驛站、新時尚、新風尚、會展中心碼頭、會展東、財富碼頭等6個新時代驛站串珠成鏈,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從黨史知識宣講、便民惠民舉措,到文化惠民悅民,廣州市海珠區精心打造的“小驛站”傳遞著城市的“大文明”,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尚,成為市民游客新的網紅“打卡”點。
家門口的“紅色課堂”
外觀猶如一艘“紅船”的新時代驛站·財富碼頭里,“海珠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偉大征程》大型郵展”、“百年印記”全國篆刻大賽作品展在這里舉行。
郵票展上,發行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紀念郵票等重大歷史事件題材郵票一一呈現。篆刻作品展則展出了國內知名印社篆刻家的作品,主題從改革開放、綠水青山到不忘初心、中國夢、育新人等,生動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為市民游客上了一次生動的“紅色歷史課”。
海珠區將“廣州塔—閱江路”新時代驛站群打造成為“紅色課堂”,將“四史”課堂搬到濱水碧道,成立了講解員隊伍,吸引市民游客參與其中。
在每個新時代驛站里,海珠區在廣州市首創“聽見·新時代”云聽平臺,以二維碼形式供市民掃碼聆聽。
碧道上的“服務陣地”
地處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廣州琶洲新時代驛站,集聚了轄區內企業機構的智能成果,市民游客既可以感受VR互動等科技賦能的現代感,也能進行血壓監測等智能體檢,體驗醫用急救包、母嬰室等10類60項服務。
在廣州塔西廣場的新時代驛站·新風尚,海珠區積極發動商圈店鋪作為共建單位,開展公共文明引導、平安聯防、應急救助等10項志愿服務,面向游客人群提供貼心服務。“志愿服務”小家庭自4月23日運營以來服務群眾超5萬人次,已成為廣州地標建筑服務群眾的一個新亮點。
海珠區將新時代驛站打造成為“服務陣地”,將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碧道惠民中心建設相融合,為市民群眾提供便民惠民項目,將碧道打造成為珠江沿岸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地。
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走在閱江路碧道上,潘鶴、梁明和許鴻飛老中青三代雕塑大師的作品,為驛站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了游客紛紛留影。
海珠區還結合“島區”地理區位特點,創新推出了《“橋”見海珠》個性化郵票,以海珠橋、人民橋、海印橋、廣州大橋等17座跨江大橋展示廣州歷史蝶變,讓市民直觀感受到海珠區日新月異的騰飛。
文化惠民,貴在堅持,海珠區建立文化惠民常態化工作機制,除了各類文化藝術展覽、文化特色活動,每周末定期在新時代驛站開展“非遺課堂”,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等系列活動,切實豐富了城市文化生活,把碧道新時代驛站打造成為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記者吳曉嫻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