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出彩 廣州答卷 | 立足國際視野 善用比較優勢

2021-10-23 14:34:46    來源:大洋網    

今年7月,國務院宣布在包括廣州在內的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近日,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思路舉措正式發布,廣州將深入實施包括“尚品”“提質”“強能”“通達”“美譽”五大工程,構建“兩大體系”。

廣州如何圍繞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撐?本次圓桌會邀請多個領域的業內專家學者,從經濟、消費、商業、文旅等多個角度對廣州如何“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話題進行探討。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該是國際樞紐城市,并且擁有國際化的旅游便利條件。同時,要有國際化的旅游吸引力,所以它應該既是商業中心城市,又是具有文化地標的城市,并且還要擁有國際一流的旅游企業或服務品牌。這些條件,廣州都有。

——戴斌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發達的產業集群,這對消費力有較強的支撐。

——賈康

在新消費模式下,消費升級將形成巨大的新動能,對于廣州完成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任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周啓群

就廣州而言,圍繞“一江兩岸三帶”、白云國際機場、廣州南站、南沙新區等獨有區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消費聚集區,是值得嘗試的方向。

——王先慶

建議廣州可承接更多的國際會議和國際活動,以強化廣州的國際都市形象,吸引全球消費者,以全球化推進廣州消費升級。

——盤和林

廣州需要立足國際視野,集聚優質消費資源,繼續充分發揮廣交會等平臺的帶動作用。

——林江

近二十年來,以廣州為中心的華南已經成為時尚制造業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廣州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可以以數字經濟為紐帶,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世界一流時尚消費體系。

大灣區城市群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廣州日報: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廣州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應該如何更好地抓住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利用好世界級城市群的產業和消費集聚效應做好“尚品”“提質”等?

賈康: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發達的產業集群,這對消費力有較強的支撐。當前,高鐵讓城市之間的連接更加方便緊密,其他的資訊流動和交流更是不在話下。如果從消費活動的軌跡來看,去了深圳就有可能去廣州,去了廣州也可能就要去深圳。可見,城市之間是可以優勢互補、達致共贏的,大灣區城市之間更應該實現相互促進、潛移默化的共同繁榮。

戴斌: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巨大的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商務市場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特別是城市群的發展,為旅游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從市場發展來看,廣州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的機遇,第一是交通、互聯網等傳統和新型的基礎建設發展的機遇,第二是把握好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同城化的機遇,第三是要把握好創業創新的機遇。

周啓群: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注重“輻射”,廣州要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一定不僅只面向廣州或者廣東,而一定是基于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國內,輻射到東南亞乃至整個國際地區。

王先慶: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各城市的定位,廣州是唯一以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為主要功能的中心城市,它有責任和使命引領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共同構建高水平貿易體系和全球貿易樞紐,并以此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廣州應該充分考慮其他城市的貿易資源條件,并與他們協同創新。

林江: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平臺,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佛山、東莞等廣州周邊城市,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這些城市已經成為區域產業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供給端為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服務,為廣州消費提質升級注入了活力和動力。

盤和林:廣州可以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區域聯動發展,聚集優勢消費資源,實現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一全新定位。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各個城市擁有不同的定位,廣州立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可吸附粵港澳大灣區優質消費資源,同時借助港澳窗口,強化自身國際化消費都市的地位。

“千年商都”廣州擁有“比較優勢”

廣州日報:國家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這五個城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新的賽道上跑出新速度?

賈康:廣州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消費環境好、創新精神強、商業文明發達,這些都是優勢,尤其是廣州的消費基礎擁有“比較優勢”。在消費文化方面,廣州是發展較早且相對包容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美食就是消費的“起始”概念,而“食在廣州”正好契合這一點。

戴斌:從文化和旅游消費角度來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該是國際樞紐城市,并且擁有國際化的旅游便利條件。在廣州,免簽證、一簽多行、數字化簽證等為國際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到達和居留條件。同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求要有國際化的旅游吸引力,所以它應該既是商業中心城市,又是具有文化地標的城市,并且還要擁有國際一流的旅游企業或服務品牌。這些條件,廣州都有,并組合構成了一個國際文化和旅游消費的環境。

周啓群:從近現代歷史看,廣州有悠久的商業傳統和豐富、獨特的文化傳承,有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基礎積累,還擁有龐大的制造業傳統,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獨厚的。依托以上這些優勢,面向國際市場的廣州將有更大的新發展。在新消費模式下,消費升級將形成巨大的新動能,對于廣州完成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任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王先慶:從基礎條件來說,廣州產業、市場、商業氛圍和消費等各項資源集聚。從能力條件來說,廣州擁有業態創新的能力。廣州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地,又擁有千年商脈傳承,每年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和商務客人,通過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集散,無疑為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廣州對國內外消費的適應能力強,在時尚、新品的設計上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力。

林江:近年來,廣州的消費已經發揮了刺激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同時產生了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與進出口貿易的協同效應,為廣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廣州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國前茅;另一方面,廣州擁有濃厚的商業氛圍,市場主體的服務意識強,市場消費環境良好,有能力為國內國際消費者服務。

時尚消費 廣州有更強勁后發優勢

廣州日報: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國家賦予廣州的重要任務,相較于巴黎、紐約等國際大都市,廣州如何以國際視野“書寫”自己的國際化,并提升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賈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先要有國際性的影響力,一般都是大都市,而且往往帶有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比如美國的紐約、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德國的法蘭克福等。其次要有相當高的美譽度,而這種美譽度使它的消費活動相當繁榮,并可成為消費資源的聚集地。我國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正是考慮它們要發展成“雙循環”背景之下的類型化中心城市。我們的一些城市與公認的紐約、巴黎、倫敦等城市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國家層面才提出要“培育建設”。

戴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從三個維度加以研判,分別是銳度、深度和廣度。首先,銳代表一種時尚感,也就是說對全球的消費方向都有引領性和指導性。其次,要有消費深度,即本地居民的消費是基礎,對于像廣州這樣的城市來說,本身具有消費的基礎,無論是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國際貿易額、航班的周轉量、鐵路貨運量和區域內部的消費,都足以支撐精神消費和文化消費、市場和產業的布局。第三是消費廣度,也就是說對周邊要有輻射力,廣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內產生了“城市群”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廣州對周邊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乃至全國和全球的輻射必將越來越強。

王先慶:相對于巴黎、紐約等國際消費大都會而言,廣州具有更強勁的后發優勢。巴黎、紐約等都屬于成熟的國際消費中心,它們能夠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服裝服飾、美容美妝、黃金珠寶等一批時尚消費鏈,能夠吸取全球的消費者采購和消費。近二十年來,以廣州為中心的華南已經成為這些時尚制造業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其中,廣州在黃金珠寶、服裝服飾、箱包皮具、美容美妝、家具建材等時尚產業領域更是擁有強大的產業集群和完整的產業鏈。相比之下,巴黎等城市的產業已經空心化,且在網絡購物等方面已經相對落后。因此,廣州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可以結合特色優勢產業,以數字經濟為紐帶,在借鑒西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經驗,并大量引入它們的時尚設計師團隊和理念的基礎上,融入個性定制、電商直播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消費鏈與產業鏈深度觸合,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世界一流時尚消費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州在上述領域完全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林江:廣州需要立足國際視野,集聚優質消費資源,繼續充分發揮廣交會等平臺的帶動作用。一方面,通過拓寬渠道擴大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產品進口,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廣州的制造業繼續向國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滿足國內各個消費人群對消費升級的要求。與此同時,廣州還要對相關的消費場景進行融合創新,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動線上和線下、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流通和生產等的深度融合,穩步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消費商圈。另外,通過舉辦和開展服務消費領域的體育賽事和國際交流活動,提高“廣州服務”的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周啓群: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要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去理解,要有時代的視角和國際的視野,只有在把握好這兩個之后,才可以理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真正含義。再往細里看,“十四五”時期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和線索,其中一個是“雙循環”,目前是以內循環帶動外循環,另一個是科技創新,此外還要更堅定文化自信,依靠文化力量的支撐。從國家戰略觀來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策略不會是單一的線索,它一定是在體系化的戰略之下,由不同的邏輯線條來交織而成的國家戰略。

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

廣州日報:依托“千年商都”的資源以及多年來沉淀的文化、產業根基等,廣州還有哪些更大的潛力可挖掘?

戴斌:文化和商業密不可分,從商貿業來說,商業環境本身就是現代旅游業最有力的競爭要素。廣州要培養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就應該讓外地的游客在北京路、天河路商圈品嘗美食、逛街購物的同時,更多參與到本地的文化活動中去,要把廣州作為一個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加以打造。

王先慶:從具體的實施策略和路徑選擇看,廣州可重點在三個方向上推進。一是推動國際消費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目前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消費中廣泛應用,依托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使廣州成為更強大的工業消費品產地中心、品牌孵化中心、全球定制中心以及全球分銷中心。二是推動國際消費與文商旅深度融合,廣州要利用消費與商業、旅游、文化、體育、醫療、教育、藝術等各個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有利條件,形成全球影響力。三是國際消費與新場景打造深度融合。就廣州而言,圍繞“一江兩岸三帶”、白云國際機場、廣州南站、南沙新區等獨有區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消費聚集區,是值得嘗試的方向。

周啓群:要參與當今的國際大循環,必須擁有強大的文化積淀作為基礎支撐,文化沉淀越深,越有文化自信,我們的國際輻射能力就會越強。嶺南文化有很強的特色,但如果僅以這一個區域性特色去實現我們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可能會略顯不足。具體來說,對嶺南文化的挖掘和建設要考慮怎么能夠在國內得到響應、認可和支撐。這就需要廣州再多做一些工作,把“廣州的”嶺南文化打造成為“中國的”嶺南文化。

盤和林:廣州的城市規劃可進一步優化,利用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是擴大廣州城市容量的重要舉措之一。同時,人才引進戰略要持續優化,消費轉型升級離不開人才,讓廣州留住人才,需要在社會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建議廣州可承接更多的國際會議和國際活動,以強化廣州的國際都市形象,吸引全球消費者,以全球化推進廣州消費升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薇薇、譚偉婷、曾繁瑩

圖/受訪者提供

長圖制作/周振豐、王菁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