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社區“小切口”撬動城鄉“大融合”

2021-10-22 15:22:29    來源:南方+客戶端    

“容貌示范社區創建的故事,一天一夜講不完。開了一次聯社黨總支部大會、一次股東代表大會,‘風水連廊’設計方案三易其稿,總算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黃邊聯社黨總支書記龍敏飛說。昔日破舊的“風水塘”變身“風景塘”,四周建起了黃邊文化藝術長廊,一盞盞紅燈籠古色古香,打開了群眾遮陽休憩的生活新空間。

在廣州市2018年度容貌示范社區評選中,白云區鶴龍街道黃邊社區獲得了全市第二名。在接下來的兩年,白云區同和街道白山社區、嘉禾街道科甲社區接連奪得全市第一的榮譽。2018年—2020年,白云區容貌社區創建工作連續三年全市綜合排名第一。

“白云區既有中央商務區、現代住宅小區,也有分布較廣的城中村。就在幾年前,城鄉二元結構的城市面貌還比較突出,群眾渴望改變的呼聲十分迫切。”白云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關代章感慨。

“十三五”期間,白云區委、區政府決心每個鎮街每年打造不少于一個容貌示范社區,落實“兩年為周期,一年聚成效”的規劃理念,建立“政府主導、部門主責、鎮街主體、市民主動”的工作機制,推動容貌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2016年至今,白云區成功創建83個區級容貌示范社區,包括15個市級容貌示范社區,示范帶動效應明顯。今年,白云將繼續培育3個市級、24個區級容貌品質社區。

高位謀劃,自上而下掀起社區創建熱潮;問計于民,自下而上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白云區容貌示范社區創建的成果正轉化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逐步探索走向環境、產業、人口結構提升的良性循環。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容貌社區的“小切口”有力推動了城鄉“大融合”。

科甲社區。

高位謀劃

自上而下,掀起社區創建熱潮

一片碧水塘,岸邊荔枝垂。沿著嘉禾街科甲牌坊走進社區,偌大的風水塘豁然開朗。嶺南元素的石欄桿與修葺一新的私塾群相得益彰;塘邊的20多棵老荔枝樹被悉心保護,沉淀著科甲社區厚重的歷史。村民繞著風水塘綠道運動健身,祥和而熱鬧。“從前風水塘周邊被汽車亂停亂放所侵占,現在變成了村民活動的中心。到了夏天,新科經濟聯社還會采摘荔枝分給全村。”村民羅婆婆說。

百日攻堅,科甲蝶變。雜草叢生的土堤上,建起了連接風水塘的“清風橋”;科甲舊墟空地廣場拆除違建,變身科甲黨群文化廣場;荒廢10多年的老式公廁升級為嶺南特色公廁……

科甲社區。

“人情味是最好味的!令人感動的是,去年把分紅全部投入容貌社區創建,村民都是舉雙手支持的。”新科經濟聯社黨委書記楊灼秦說,“創建容貌社區,我們不僅是收獲了人居環境的改善,更促進了聯社的團結,重新挖掘了科甲的歷史文化,留住了宗族的歷史記憶。清風橋與楊氏‘清白傳家’家風一脈相承,寓意子孫們都能清清白白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科甲社區

去年下半年,因應創建市級容貌示范社區的契機,嘉禾街聯合新科經濟聯社緊扣“一街一塘一園”規劃,投入2100萬元對科甲社區進行升級改造,430年歷史的老村重新煥發出新活力

近年來,白云區堅持高位謀劃,將容貌社區創建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每個鎮街每年創建不少于一個區級容貌示范社區,全區每年創建不少于3個市級容貌示范社區。目前已形成涵蓋83個容貌示范社區梯隊式“選手庫”,并逐年壯大。

在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下,白云區掀起了容貌社區創建的熱潮。2016年以來,白云區已成功創建了15個市級容貌示范社區,2018年—2020年連續三年創建工作全市綜合排名第一,同和街白山社區和嘉禾街科甲社區先后獲得年度市級容貌示范社區第一名。

白云區的容貌社區創建已進入制度化、系統化的成熟發展階段。每年把創建容貌社區工作寫入區政府工作報告,印發專項工作方案,并安排960萬元專項經費對鎮街創建社區予以托底。由分管副區長作為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多次組織召開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強力推動創建目標落地。目前,該區已逐步形成了“兩年為周期,一年聚成效”的白云模式,為城中村、老舊社區提質改顏蹚出了一條新路。

問計于民

自下而上,踐行共建共治共享

把加強高位謀劃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才能更好激發眾人拾柴的心勁兒、披荊斬棘的干勁兒。

一河兩岸,綠水繁花;嶺南水鄉,文化潤心。在金沙街橫沙社區,此前停滿汽車的道路兩旁重新劃出了人行道;風水塘岸邊圍欄全部翻新,并點綴著盛放的海棠花,花紅樹綠,一派嶺南水鄉景色;文體廣場前的九曲橋煥然一新,石材欄桿替換了低矮護欄。

橫沙社區。

金沙街還挖掘橫沙社區舉人牌坊、白眉拳、粵謳、宗祠等文化內涵,建設黨群文化廣場,新增了一批文體活動設施。“村里越來越宜居了,運動設施很完善,活動空間也開闊。住在這里不會比住宅小區差了。”廣場建好后,村民陳志鵬常來活動筋骨。

橫沙社區。

“起初,并不是所有居民都理解這項工作的。”白云區橫沙經濟聯合社黨委書記招國光說,“有的人會懷疑,是不是形象工程?會不會浪費政府、村集體的錢?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在創建初期,金沙洲街道召集橫沙居委、橫沙經濟聯社商討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時,就提出要關注收集群眾最盼、最急、最憂的問題。橫沙社區通過開展創建大調研、召開村民大會、社區黨員大會、居民座談會、入戶走訪等方式,了解居民群眾的需求,把創建工作落到實處,確保不搞形象工程。

黨員干部要帶著責任、帶著問題,沉下身子傾聽村民的心聲,問出了實效,問出了成果。“通過收集歸納村民的意見,我們列出了幾項重點創建內容,例如優先解決文化活動空間不足、停車難和公廁陳舊等老大難問題。”招國光說。

橫沙社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取容貌社區創建點時,白云區大膽選取人口較多、基礎薄弱、工作難度較大的城中村社區或老舊小區開展創建工作,敢于啃“硬骨頭”,目的就在于惠及更多群眾,真正解決市民的需求。

黃邊社區。

從前的鶴龍街黃邊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路面坑洼不平,泥石散落;電力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等“三線”如蜘蛛網般盤踞在樓房之間;村里的風水塘周邊設施破舊,遠遠無法滿足村民娛樂休憩的要求。

黃邊社區。

廁,完成“三線”下地,商戶招牌整飾一新,風水塘四周建起了文化長廊,成為了村民集休閑、娛樂、健身、學習于一體的好去處。黃邊村還新建了黃邊文體康樂館、社區老人活動中心等場所,儼然一個成熟的花園小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的痛點就是改造的重點,只有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創建工作要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使政府倡導與群眾意愿高度契合,以看得見、可感受的變化回應群眾所盼。”關代章說。

示范引領

從社區一片美到白云全域美

走進同和街白山社區,白山東路全路段瀝青鋪設,路邊還裝點了鮮花綠植。此前閑置的空地改造成體育公園,增設了籃球場和健身設施,為群眾打造全新活動空間。過去破舊的白山公廁華麗變身為五星級公廁,遠看像一座嶺南風格的別墅,還獲得了白云區最美公廁的稱號。

白山社區。

以創建市級容貌示范社區為契機,黃邊聯社攻堅克難,村內道路對標市政道路進行硬底化升級,打造2個星級公

白山社區流動人口量大,出租屋多,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區。從前,這里道路坑洼不平、沿街商戶招牌雜亂無章、綠化休閑景觀欠缺。如今,白山實現了華麗蝶變,在2019年廣州市容貌示范社區創建評選中排名全市第一。“白山社區也許不是廣州市顏值最高,基礎設施最強的社區,但它拿下全市第一,正是生動詮釋了創建之‘示范’要義。”關代章說。

“配套設施和人居環境的大提升,讓更加多高素養的年輕租客和居民搬入進來,成為社區的一員,帶動白山社區向創新型社區進步。”白山經濟社社長羅俊彪說,年輕高消費群體的涌入,又進一步推動了社區業態的迭代升級。在容貌社區創建中,商鋪業主和經營者自籌資金80多萬元改造商鋪。天健廣場更是主動投入80萬元支持容貌社區創建。

白山社區。

在天健廣場對面,一棟嶄新的自建房一改大家對城中村握手樓的刻板印象,房子被打造成時尚電梯公寓,房間還有3米長的玻璃護欄大陽臺。“我們是按照品牌公寓的標準去提升的,投入了200多萬。”老板玲玲說,“社區搞得那么漂亮,我就想重新翻新房子,把環境襯托得更美一點。”如今,這棟公寓成了搶手貨,出租率已達九成。

“我們希望以容貌社區創建為一劑藥引,激發群眾對品質生活的熱愛和追求,結合自身的實際一起改變城市面貌。”關代章說。

白山社區的時尚公寓。

為強化示范引領效應,白云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組織各鎮街互相參觀學習,共享創建工作寶貴經驗。石橋頭社區與白山社區只有一街之隔,居民看到白山的創建成效,主動參與創建工作。石橋頭社區融合石橋頭百年歷史文化,開展六大片區創建,打造宜居宜商的精致社區,成功獲評2020年廣州市容貌示范社區。

白山社區。

在市、區容貌示范社區的帶動下,全區正形成爭相恐后、互相借鑒、共同進步的創建氛圍。2021年,白云區按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部署要求,印發了《廣州市白云區社區容貌品質全域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3年)》,從2021年開始,每年不間斷培育一批、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漸進式、持續性推動社區容貌品質全面提升。今年,全區24個鎮街所轄284個社區將以繡花功夫精細管理提升為標準,以人民群眾需求為中心,從培育提升、鞏固提升、常態提升分類入手,實施容貌品質全域提升,推動社區更和諧、更宜居、更美好,社區一片美正演化成白云全域美。

鴉崗南社區:

久久為功“駐顏有術”

清晨5時,人們還在熟睡時,鴉崗南社區保潔員閆啟遠便早早來到鴉崗涌邊,把水上的落葉和細碎垃圾逐一清理干凈。鴉崗涌經過整治后,兩岸的衛生環境干凈整潔,河水清澈如初,背后離不開“社區美容師”們的辛勤勞動。閆啟遠說,“容貌示范社區的榮譽來之不易,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更要倍加珍惜。”

鴉崗南社區。

2019年,石門街鴉崗南社區經過層層選拔,成功入選廣州市容貌示范社區榜單。鴉崗南社區創建容貌示范社區的源頭,始于“一路一河涌”的整治。

鴉崗是有名的水鄉,全村總面積為9.3平方公里,河涌面積2.2平方公里。走進鴉崗,一面寫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的嶺南墻映入眼簾。6年前,嶺南墻的前身還是幾間破舊的磚房屋,橫亙在黑臭的河涌之上,不僅破壞社區容貌,對群眾的人身安全也潛藏危險。經過一年多的強力整治,鴉崗涌旁的僭建房屋最終全部拆除,散亂污企業也被一一取締,全村的河涌重新恢復了水清岸綠。

隨后,鴉崗南社區以創建容貌示范社區為契機,投入經費約3100萬元,其中聯社自籌經費約2532萬元,打造嶺南水鄉風情容貌示范社區。如今,鴉崗涌邊已形成了“一河一景、一街一觀”的美麗風景線,建成集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活動場所,成為群眾茶余飯后漫步、小憩的好去處。鴉崗南社區將涌邊碧道一路延伸,建起了環繞整個社區,總長度達11公里的環村碧道,串聯起石臺坊公園、鴉崗斷面公園等多個口袋公園,實現了“鴉崗處處是公園”的幸福愿景。

在容貌示范社區創建工作中,“創”是前提,“建”是重點,“管”是根本。隨著越來越多的配套設施和活動場所陸續建成,對保潔維護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門街鴉崗經濟聯合社黨委書記蔡享聲告訴筆者,“容貌示范社區創建以來,我們的保潔隊伍從70人擴大到90余人,每個區域都有專人負責,每日安排環衛工人對村內大街小巷循環保潔,臨街商鋪簽訂‘門前七包’責任書,發現門前屋后有雜物堆放的及時處理,起到齊抓共管的作用。”

鴉崗南社區。

創建容貌社區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工作,不僅要“管”住成果,還要持續提升優化。近日,11公里的環村碧道上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彩繪大賽。藍色的天空、古樸的木橋還有米老鼠、叮當貓……鴉崗南社區聯合一家教育機構,老師畫出草圖,由鴉崗的孩子們在碧道上手繪出一幅幅美麗畫卷。

“要維護好碧道,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群眾們愛上它。”蔡享聲說,“孩子們和爸爸媽媽散步時,就會告訴他們‘這是我畫的’,建設碧道和創建容貌示范社區的背后,都有什么樣的愿景和故事。小手拉大手,共同來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為推動容貌示范社區創建常態長效管理,確保社區“創得成、守得住、成示范”,白云區政府已印發了《廣州市白云區容貌示范社區摘牌工作機制》,堅持獎罰分明,隨機抽取歷年創建成功的區級容貌示范社區進行復檢復查。同時,完善常態化管理體系,實施網格監管與聯合整治,對社區環境衛生、市容秩序、垃圾分類等方面進行日常巡檢,落實退出機制,對維護不力、管理不善、臟亂差反彈的社區視情況取消相關稱號,確保示范社區實至名歸。

鴉崗南社區。

■專家觀點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柳立子:

以文化滋養社區

留住年輕人的心

廣州市白云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廣州市十一個區中,白云區的常住人口達374.3萬,繼續穩居第一名,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的20.04%。10年來,年輕人口進一步向白云集聚,15—59歲人口占比為79.85%,也是排名全市第一。

白云區的城中村是吸納外來人口的主要區域,如何讓外地人和本地人在同一個社區里和諧相處、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是擺在執政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容貌示范社區的創建,從民生設施的改善入手,提升群眾的生活品質,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無論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愛上自己所在的社區,進而愛上廣州,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這是廣州推動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生動注腳。

白云區創建容貌示范社區,還有一些特點值得關注。

一方面,白云區堅持與時俱進,注重年輕人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社區在民生配套設施的建設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健身器材、建設了跑步的綠道。包括一些公寓的改造,都按照年輕人的需求進行了個性化的打造。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白云區持續吸引年輕人流入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白云區創建容貌示范社區不僅提升“顏值”,也注重豐富文化“內涵”,通過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讓居民受到精神的滋養。文化是維系和諧社區的基礎,我們應大力推動容貌社區發展為文化社區。

讓老社區煥發新活力,白云區還可以打造更多的公共活動空間,為社區文化的形成提供一個載體。例如在城中村成立“設計師工作室”,邀請設計師進社區,和居民一起共同探討社區的規劃改造,也可以通過舉辦社區籃球賽、健康跑等活動,加深社區居民的情感聯系,讓他們對社區有認同感,有自豪感。

記者:譚超

攝影:石建華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