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階段性目標明確 鄭州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2021-10-22 13:54:29    來源:大河網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城市內澇治理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標對表國內先進地區和國家最新要求,聚焦“7·20”特大暴雨災害中暴露的問題短板,加快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全省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方案》提出,到2022年,城市排水防澇能力超過災前水平,到2035年,總體消除城市內澇防治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象。

三個階段性目標明確 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方案》明確城市內澇治理的三個階段性目標。到2022年,受災嚴重地區城市雨水管渠、毀損河道等排水防澇工程設施得到全面修復,安全隱患全面消除,薄弱環節全面加固,災害應急能力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結合災后恢復重建完成新版暴雨強度公式編制,排水防澇能力超過災前水平。

到2025年,各城市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排水防澇能力建設、內澇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低洼地區防洪排澇能力大幅提升,易澇積水點全面消除,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全面提升;能夠有效應對城市內澇防治標準內的降雨,超出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條件下城市生命線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功能不喪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氣候適應性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到2035年,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排水防澇能力與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總體消除城市內澇防治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象。

到2025年,新建、改造城市行洪排澇河道500公里

為加快補齊城市內澇治理短板,《方案》要求,構建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全面修復受災地區城區毀損排水防澇等市政基礎設施,盡快修復破損雨水管渠,保證排澇能力,避免水土流失造成道路塌陷等二次破壞。實施河湖水系和生態空間治理與修復工程,到2025年,新建、改造城市行洪排澇河道500公里,全面提高城市雨洪行泄通道過流能力;力爭五年內新增城市雨水調蓄規模1500萬立方米,發揮雨水調蓄、削峰錯峰作用。

想要做好城市內澇治理工作,城市管網、泵站及排澇通道的建設與改造也至關重要,《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新建、改造雨水管渠5000公里;新建、改造城市排水泵站規模達到1200立方米/秒。實施城市排澇通道建設工程,五年內完成城市內河水系治理1500公里,提高城區河道行洪排澇能力。落實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到2025年新增海綿城市達標面積500平方公里,累計40%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實行洪澇“聯排聯調”管理模式 扎實解決城市內澇

城市內澇治理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發展工程。《方案》提出,加強城市內澇治理項目管理,統籌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改造、洪澇災后恢復重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動態開展城市易澇積水點整治,整體消除積水隱患。加強地鐵、涵洞、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等地下基礎設施的防洪能力,建立完善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及城市內澇氣象監測預警系統。

為了保障我省城市內澇治理工作順利開展,《方案》要求,從加強日常管理維護、建立健全城區水系、排水管網與周邊河湖、水庫等“聯排聯調”運行管理模式,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強化監督執法等5個方面入手,加快提升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管理水平。同時,要求市、縣級政府要嚴格落實城市內澇治理工作的主體責任,把治理內澇作為保障城市安全發展的重要任務抓實抓好。探索供水、排水和水處理等水務事項全鏈條管理機制,研究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的新開發模式,扎實解決好城市內澇問題。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