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錨定新定位 展開新藍圖

2021-10-18 14:21:04    來源:大洋網    

擁江向海,勇立潮頭。

在珠江岸邊,長隆萬博片區高樓林立、商業繁榮,未來以快時尚產業引領,打造廣州親海商務區。廣州南站作為全國最繁忙高鐵站,商務區已現雛形,樞紐輻射帶動能力正在釋放,未來這里將建成大灣區客廳。在蓮花灣片區,廣汽新能源汽車現代化工廠里機器臂揮舞,一個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正在集聚。

“十四五”開局之年,廣州番禺區作為珠江沿岸、獅子洋畔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區域之一,正將一幅激揚時代的壯麗畫卷徐徐展開。

10月16日召開的中共廣州市番禺區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提出,番禺區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親海智城;全力打造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奮力沖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方陣,再創千年番禺新史話。

未來五年,番禺區將聚焦聚集聚力于空前疊加的高鐵時代、高速迭代、高質產業、高端人才、高速創新的新優勢,舉全區之力推動番禺高質量發展,集中火力爭奪發展的高光時刻,實現蝶變,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生態良好、生機無限的華南樞紐、嶺南水鄉、灣區門戶、高鐵新城。

沿著廣州城市發展的主軸——珠江,番禺邁出高質量發展鏗鏘步伐。

在珠江沿岸,南大干線作為活力創新軸線正聯通灣區,踏波而行;在珠江口,大學城創新“馬達”驅動,一個個千億百億產業集群即將崛起,勇攀高峰;在獅子洋畔,番禺區競逐珠江口、擁抱大灣區的夢想,正奮力前進。

珠江口的海鷗島

大格局:擁江向海,番禺再出發

番禺蓮花山矗立于珠江口獅子洋畔,山上蓮花塔塔高50米,是蓮花山的最高點。自古以來,從伶仃洋進出珠江的船只,皆以蓮花塔為進出廣州的標志,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它與城郊的琶洲塔、赤崗塔一起合稱“珠江三支檣”。

“珠江門戶”蓮花山,標注了番禺鮮明的區位優勢。它不僅占據珠江后航道區域,還擁有珠江口,這里將是廣州番禺未來發展的新空間。

展開番禺地圖,珠江穿流而過,南浦島、洛溪島、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是寶貴江心島,大石片區、南村鎮片區、廣州國際創新城(大學城及南岸地區)均分布在珠江沿岸,番禺轄區內珠江岸線長達25公里,大部分區域還是城市化發展的留白區域。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軸。回溯廣州建城歷史,珠江幾乎串起城市所有經濟集聚區域。從白鵝潭到沙面,從珠江新城到金融城、魚珠港,從濱江東到琶洲,廣州經濟中心正沿江一路而下。如今,機會來到了番禺。

在黨代會報告中,番禺區提出全力打造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主引擎,“主引擎”一詞,顯示十足底氣、十足信心。

從空間規劃上說,番禺區將借鑒國內外知名城市濱水區建設經驗,堅持以系統觀念、全球視野推進珠江沿岸地區規劃建設,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將珠江沿岸地區建設成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生態魅力、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圍繞沿江經濟帶、南大干線經濟帶開展有機更新,強化生態驅動、交通驅動、文化驅動、產業驅動,實現更新片區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與生態價值全面提升,構建“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引城出?!钡拇箝_發格局。

大江奔流入海。占據珠江口、面向獅子洋的番禺,提出“親?!卑l展思路,積極謀劃蓮花灣片區規劃發展。

向海而生,是番禺區未來發展重要方向。蓮花灣片區被賦予“鏈接廣州南北發展”“縫合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使命。對此,番禺區提出,配合市開展蓮花灣片區規劃,科學編制控規和城市設計,積極開展專項規劃和政策研究,謀劃未來拓展新空間,打造高識別度的城市節點。

“大江入??冢厥欠欠仓?。競逐珠江口,番禺勢不可擋?!痹谌A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看來,在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域競爭中,蓮花灣是廣州市及番禺區的一張王牌,“蓮花灣活了,珠江口也將被激活。把握住珠江口機遇,番禺區就掌握了大灣區區域競爭的制勝一招。”

新高地:崛起大灣區“智核”夢工廠

大江奔流,自有規律。從高山深處發軔,潺潺流淌,匯入江河大海。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占據制高點,自有源頭活水來。

什么是發展制高點?創新是唯一答案。番禺區黨代會報告提出,舉全區之力推動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作為興區強區的第一重大舉措,搶占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推動科研資源大區沖向科技創新強區。

在番禺區發展資源之中,廣州大學城堪稱“寶藏級”。如今,廣州大學城及南岸地區集聚12所高校,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使這里成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科創與人才資源最為富集的“智核”。 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核心片區組成部分,廣州大學城品質提升工作逐步開展,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快建設,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已啟用,大學城這座“寶藏”正在被激活。

在本次黨代會,廣州大學城成為關注焦點。番禺區提出,聚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大腦”、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區和世界一流大學城,加快完善廣州大學城配套建設,融合打造“教育城+創新城+生態城”,實現三體交融。

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苗床擴建行動,攜手大學院校升級改造創新苗圃,搭建活躍機制,匯聚政府、社會和市場創新資源,在苗床中育苗,在育苗中緩苗,在賽場中選苗,在市場中培育更多壯苗,實施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雙輪驅動,一體營造集聚創新創造創業的生態林,聯袂打造具有灣區影響力帶動力的創新創造創業一流苗床、一流平臺。

立足用好華工國際校區資源,面向國際國內開展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一期項目招商,探索孵化校友經濟聯盟,建設校友產業園。加快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建設一批智能工廠、綠色生態工廠、摩天工廠,為把青苗培植為大樹提供更多優質發展空間。

錨定高精尖缺打造高端人才強磁力。黨代會報告還提出,要把廣州大學城人口集聚地打造成人才高地和創新創業的福地,打造成引領大灣區的“智核”夢工廠。聚焦“00后”新生代新創造,制定實施“00后啟航”工作計劃。

企業是創新主體,是最活躍的創新因子。番禺區全方位發力培育創新主體,出臺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先進制造、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能源企業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未來五年力爭產值達億級、十億級、百億級的高新技術企業增加14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2000家,力爭排名全市前列。

路線圖:現代化親海智城,引領番禺高質量發展

大灣區世界城市集群中的現代化親海智城,是番禺區黨代會報告勾勒的生機藍圖。了解番禺未來五年發展趨勢,必先理解親海智城。

廣州親海商務區,是番禺現代服務業的支撐,是摩登大都市的“心臟地帶”。在本次黨代會上,番禺區提出:快時尚引領打造廣州親海商務區。圍繞總部經濟、快時尚和消費三個著力點,打造以長隆萬博為核心的廣州親海商務區。目前,長隆集團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萬博片區入駐企業達1萬多家,其中包含海大集團、奧園集團兩家《財富》中國500強企業。

番禺區提出,要實施“五大提升”工程,精細化改造交通、綠化、夜景、環境綜合、商業氛圍,多措并舉發展樓宇經濟,從樓宇設施、樓宇運營、樓宇招商、社會經濟貢獻四個維度提升區域商務品質,引導新建樓宇特色化發展,提升產業園區、商務區和寫字樓的顯示度和產出率,推動超甲級和甲級寫字樓量質齊升。

未來,廣州親海商務將延伸到南站地區。番禺區提出,將廣州南站及其周邊打造成高鐵新城,推動長隆“粵文化”、廣州南站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新業態總部經濟基地、陳頭崗綜合體等項目建成投產達產,打響南站高鐵 CBD 名氣,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客廳與門戶樞紐經濟區、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的新極核。

在產業選擇上,番禺區將面向世界、面向年輕一族扶持壯大快時尚產業,總結推廣互聯網、柔性邊界、個性化、快時尚的全產業鏈樞紐型創新模式、商業模式、生產模式,助推新興企業高效整合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精準把握潮流變化趨勢,實現跨界創新、跨境發展、跨國布局,提高高效能產品開發速度,以高競爭力的制造效能打造新型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產業集群。

現代化親海智城,落腳點在于智城,在于夯實城市先進制造業,在于發力創新發展。說起番禺支柱產業,人們往往提到汽車,也常有人詬病其支柱過于單一。一個區域要有持續后勁,必須有“四梁八柱”的支撐。

本次黨代會,番禺區正在發力尋找自己的產業“四梁八柱”,提出落實好省“雙十”戰略,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著力打造1個千億級、2個五百億級、多個百億級的“1+2+N”產業集群。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力爭“十四五”末“3+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大力開展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圍繞重點產業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供應鏈控制力的“鏈主工廠”。

打造“整車生產+研究院+零部件配套+物流配套”的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重點打造以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汽車智造產業鏈,支持廣汽埃安、時代廣汽動力電池、廣汽愛信、尼得科汽車驅動等擴產提質增效,推動番禺汽車城申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級特色產業園,搶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轉型升級新高地,打造中國最大的智能汽車和零部件主產地。

此外,番禺區提出打造五百億級高端裝備智造產業集群和五百億級通用設備產業集群,發揮日立電梯、廣日電梯龍頭企業優勢,對精密電機、智能電控等零部件開展精準招商,完善電梯制造產業鏈,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電梯產業集群區。打造以燈光音響、服裝服飾、珠寶首飾為主的多個百億級時尚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展望未來五年

新藍圖: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親海智城

工作目標及思路:

奮力沖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方陣;

全力打造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生態良好、生機無限的華南樞紐、嶺南水鄉、灣區門戶、高鐵新城。

發展平臺:

把廣州大學城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大腦”、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區、世界一流大學城和引領大灣區的“智核”夢工廠。

快時尚產業引領,打造以長隆萬博為核心的廣州親海商務區。

打造“整車生產+研究院+零部件配套+物流配套”的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打響廣州南站高鐵CBD名氣,打造大灣區的客廳與門戶樞紐經濟區、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的新極核。

過去五年成績單

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1697.9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278.28億元、年均增長5.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萬元、穩居全省第一;

先進制造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9.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9.1%,萬博商務區核心區基本建成,進駐企業一萬多家;

高新技術企業達1826家,比2016年增長8倍多,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全區專利授權量超7萬件、位居全市第二,集體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量分別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廣州大學城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廣州大學城·中關村青創匯項目揭牌運營;

成功創建全市唯一的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擁有A級景區9個;

地鐵7號線投入運營,地鐵18號線首通段建成通車,光明大橋、番海大橋等建成通車,南大干線、蓮花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記者觀察:“頂流番禺”如何實現流量轉化?

番禺區給人第一印象是:特別旺。

特別是以華南板塊為中心的新興區域,幾乎集合了番禺的“頂流區域”。數個超大型社區,中高端人群集聚。剛剛興起的萬博入駐企業主體超1萬家,日均客流量約30萬人次。更不用說,廣州南站屢屢刷新的客流紀錄,長隆旅游區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日前開通的大灣區最快地鐵18號線,更持續不斷為番禺輸入客流量。

“頂流番禺”,該如何實現流量轉化呢?記者注意到,本次黨代會為此給出了答案——建設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力區。

番禺區提出充分發揮長隆萬博片區文商旅資源集聚優勢和粵港澳優質生活圈人文優勢,將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人口優勢轉化為強大消費動能,打造更多彰顯番禺文化時尚魅力的消費新地標。培育多個片區消費商圈,推動傳統商圈提質擴容,大力發展直播經濟、平臺經濟、體驗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吸引區內外消費、國內外消費,著力打造“灣區范、嶺南風、番禺味”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典范區域、世界級休閑旅游目的地。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