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辛丑金秋,參加過首屆廣交會的梁永淞已是92歲高齡,他接受記者采訪時心潮澎湃,立即拿出壓箱底的珍貴舊照,向記者講述起60多年前帶著合同印章在首屆廣交會現場簽單的盛況。
梁永淞
時光穿梭到1957年4月25日,梁永淞作為廣州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現廣州輕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外貿業務員身著整潔的中山裝,一大早騎著自行車來到廣州中蘇友好大廈。這一天,廣州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2007年起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心情很激動,一起參加廣交會的同事也姓梁,我們‘二梁’不斷迎接前來咨詢的客商,當時,我隨身帶著鋼筆、合同、印章等,當場簽合同。”梁永淞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現場簽下的第一單,與新加坡一家公司簽下輪胎代理權,后來還和該公司結下良緣成為長期合作伙伴。“除了輪胎,我們還展出了小電器、紡織品等。”
記者留意到一個小細節,在梁永淞家里,有兩個箱子專門用來存放以前參加廣交會留存下來的照片集、胸章、紀念品等,就連當時簽合同用的鋼筆還保留完好,這些都是梁永淞珍藏多年的“貴重”物品。
梁永淞當年雨中拍下的廣交會夜景。
梁老至今依然保留著當年的參展紀念品
回憶起當年怎樣和客戶保持聯系,梁永淞說,當時通訊尚不發達,一般用兩種方式,有時候是發電報,但由于發電報按字數計費,所以多用數字和字母縮寫來代表外銷產品的類型、款式。有時候則打電話,打得多了,連接線員的聲音都可以辨識出來。
正因為像梁永淞這樣一代又一代老廣交會人的努力拼搏,廣交會不斷闊步向前;首屆廣交會的成績斐然,成交額達8686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創收現匯總額的20%,成為新中國出口商品的一次總檢閱,優異的成績讓廣交會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平臺。
1956年冬,在時稱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的廣交會前留影的梁永淞。
2021年10月15日,第130屆廣交會“線上+線下”同步開幕,記者致電梁永淞時,他激動地說:“有幸參加第一屆廣交會,我們感受到新中國的朝氣蓬勃,而今通過媒體見證了第130屆廣交會開幕很開心,也感受到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生機活力,祝福廣交會越辦越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掛電話前,梁永淞還請求記者將更多廣交會的信息通過微信推送給他,他說:“希望再過5年,也就是第140屆廣交會,我還可以繼續見證廣交會的盛況。”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麗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