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0月9日,有著65年歷史的廣交會,第一次發布吉祥物——一對富有親和力的蜜蜂,分別取名為“好寶 Bee”和“好妮 Honey”。這對小蜜蜂與廣交會有何淵源?它們身上蘊藏著哪些美好寓意?市民網友能買到吉祥物的同款周邊嗎……
當日,廣州日報獨家專訪廣交會吉祥物設計團隊負責人,東道品牌創意集團有限公司合伙人、視覺設計中心總經理車世龍,為讀者揭秘廣交會吉祥物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設計故事:小蜜蜂“打敗”南獅、羊,展現廣交會更現代形象
廣州日報:廣交會吉祥物小蜜蜂形象的靈感從何而來?
廣交會吉祥物設計者:這一對小蜜蜂來之不易!前期,我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比如聽取了廣交會團隊介紹廣交會由第一期開辦到歷屆舉辦過程中的許多故事,我們認識到廣交會數十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認為,廣交會吉祥物應當能從某種程度上展現國家形象。因此,它需要承載的內容有很多,首先需要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與友善,自信與謙遜,同時還要展示出誠信穩健的品格,還應該凸顯“中國第一展”這一品牌。
設計之初,我們從幾個不同維度去思考廣交會吉祥物的形象。首先,我們對標了其他國家級大型展會吉祥物的形象氣質;然后根據廣交會的歷史變遷和舉辦地廣州的文化特質梳理出了一些比較相契合的吉祥物元素,例如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龍、金牛,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南獅”“羊”,含有未來科技元素的機器人等。
經過迭代推演,并與外貿中心溝通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蜜蜂是最具我們想表達理念的元素——蜜蜂辛勤勞動釀造蜂蜜,蜂蜜的甜美給人帶來愉悅心情,就像廣交會把中國人民的智慧成果與全世界人民分享。而且,廣交會的會徽是寶相花,蜜蜂與花朵又形成完美的契合,和諧統一。
緊接著,我們連續設計了不同版本的蜜蜂,有偏傳統的也有偏現代的,有稍強壯的也有偏輕盈的,有單只的也有成對的,都是從不同的側重點去呈現廣交會豐富的文化內涵。考慮到廣交會作為對外開放平臺,應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現代的形象作為輔助,最終,我們還是從助力品牌建設角度出發進行設計,確定了現在這一對比較有親和力的小蜜蜂形象。
從造型上看,它們比較可愛,而且蜜蜂作為典型的社會性動物,特征顯著,與人類社會具有密切關聯,極高的辨識度也為日后傳播大大降低了宣傳成本。
廣州日報:設計過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廣交會吉祥物設計者: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講述了一個廣交會故事。廣交會的標志是寶相花,而廣交會又是融合了海量貿易品類的交流平臺,因此我們把廣交會比作一個巨大的花園或是鮮花工廠,每一株花都是一個獨立的生產單位,對應海量的貿易品類。
作為貿易大使,廣交會吉祥物把生產的商品分發到世界各地,這恰好呼應了蜜蜂的特質,也把會徽和吉祥物很好聯系起來。
我們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關鍵,就是卡通形象和廣交會文化如何融合,如何把交流、循環、線上、科技等概念在一個盡可能簡潔的造型中呈現出來,還要保持形象是好看的、有記憶點的,這是最難權衡的。我們通過不同的身體部分把概念融合起來去表達,經過不斷嘗試,最終形成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希望我們通過“好寶”“好妮”的打造,能夠讓廣交會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能讓其品牌形象讓更多人記住,得到更多展商和民眾的喜愛。
吉祥物故事:“好寶”“好妮”祝您“好彩”!
廣州日報:“好寶”“好妮”這對吉祥物身上蘊藏著什么美好寓意和祝福?
廣交會吉祥物設計者:相比以往的吉祥物設計,我們從多個方面考慮到吉祥物帶給展會及大眾的意義。兩只蜜蜂頭部對話框的形狀傳達著互聯互通的含義。特別的造型也是此次設計中的亮點。我們在設計吉祥物時加入了很多細節,例如“好寶”“好妮”臉上俏皮可愛的腮紅,“好寶”翅膀上的蜂巢網格,以及“好妮”頭上的寶相花等。
我們從“互通有無”“互利共贏”“互聯互通”等貿易本質出發,到探討“友誼的紐帶,貿易的橋梁”的廣交會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通過貿易方式帶給世界人民更好生活的設計理念。同時,我們也想通過“好寶”“好妮”這對吉祥物向前來參加廣交會的中外客商表達祝福,用廣州話講“好彩”!
廣州日報:是誰為廣交會設計出第一對吉祥物?
廣交會吉祥物設計者:這是廣交會65年來第一次發布吉祥物,受到了外界很多關注。廣交會吉祥物的設計團隊有著非常豐富的國家大型會議服務經驗,曾是進博會吉祥物“進寶”的設計團隊,也曾服務過冬奧會、G20、世園會、中拉博覽會等多項大型活動。
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設計團隊開始構思和準備,其間經過多輪內部探討和意見修改,并與廣交會進行緊密的溝通,到碰撞出創意火花,“好寶”“好妮”這對吉祥物最終與大家見面。
廣州日報:市民、網友能買到廣交會吉祥物的同款和周邊嗎?
廣交會吉祥物設計者:我們目前也在籌備各類“好寶”“好妮”的同款和周邊商品,如線上表情包、口罩、玩偶、鑰匙扣、絲巾、紀念封、筆記本套裝等,希望市民網友能夠喜歡“好寶”“好妮”,非常期待和大家盡快見面!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劉冉冉、許曉芳、鄧瀟麗 見習記者 張文卓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陳憂子、鄭洪達、溫翔茵 見習記者 王文宇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