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60多年前的廣交會初期,那時耗時久的發電報是主要溝通方式之一,參展商和采購商之間交易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現鈔外幣兌換。
即將舉行的第130屆廣交會將第一次實行線上線下融合辦展,在“云廣交”這場高科技的展示會上,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一場場商業洽談、一張張貿易訂單在“云端”順利、安全地完成。
往事:曾經要靠電報傳真通信息
“以前需要通過傳真機與外國客戶溝通,還要考慮時差問題,溝通聯系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如今通過手機和客商聯系,消息1秒即達,溝通比以前更快速、順暢了。”中國大酒店工作的前臺經理陳冬妍回憶。
在廣交會舉行初期,發電報,是遠距離與外國客戶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為了減少電報字數,節省費用,記者了解到,當時有業務員自創了一套符號系統,通過符號縮寫,來說明外銷產品的類型、款式。比如9的意思是插座,13的意思是13安,913就是13安的插座。根據這個方法,915、916就是15安、16安的插座,通過這種方式省了不少費用。
在陳冬妍1994年剛工作時,通信工具不發達,需要通過傳真機聯系客戶,但當時使用傳真機的基本都是公司,私人使用甚少。“因此每逢廣交會,就會有很多供應商拿著一沓厚厚的登記表,蹲點在各家酒店,讓我們幫忙查找客戶到達的具體日期,如果找到了,就會留下產品樣品和字條,好讓客戶提前了解他們的產品,方便在展會上去找他們溝通。”陳冬妍說。
推廣更有效:直播“聚人氣”“聚人心”
數十個網上展區全天候服務、10×24小時參展商專屬直播間開啟、全國超百家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同步上線……從第127屆廣交會開始,超萬家參展企業的海量展品“搬”上云端,為全球客商搭建起經貿合作新平臺,第130屆廣交會更是第一次實行線上線下融合辦展。
在科技賦能之下,廣交會的參展商和采購商早已實現天涯若比鄰,如今,經過三屆的“云廣交”,參展商顯得更加游刃有余。“在原有的直播基礎上,成立了廣交會直播的專項團隊,充分提升直播技巧并且在國內國外同步開展直播拓寬直播渠道,完善線上營銷渠道,直播可以突破場所、時間、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限制,更有效地利用了時間。”廣東麥斯卡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勝利興奮地表示,通過廣交會的直播,麥斯卡每屆每日均會收到意向較為明確的咨詢,還收獲了與國際知名品牌采購商的大訂單。
歐派家居集團廣交會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份時長為60分鐘的新品發布直播腳本,通過鏡頭,觀眾不僅可以“云逛展”,還可以“走進”歐派家居的清遠生產基地,觀看產品的生產過程。
支付更便捷:交易與融資全面電子化
隨著廣州數字新基建基礎不斷夯實,不僅參展商和采購商之間實現了信息的瞬時即達,其交易方式也由最原始的現鈔外幣兌換轉變為直接由手機銀行實現線上實時到賬。“在為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方式上,從最開始的線下模式觸達用戶、傳統人工柜臺的現金交易及匯款,到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一鍵匯款,再到如今交易與融資已基本實現全面電子化。”中國銀行廣東分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舉例道,比如信用證業務,從前耗時長,客戶需多次往返銀行遞交資料,如今全面升級在線的單證業務,實現了在線開立信用證、修改信用證、出口押匯融資等申請,具有無紙化、互聯網化、信息化等特點。此外,近期推出的外幣兌換機,能夠提供17種外幣兌換服務等服務。
匹配更智能:為采購商精準匹配商品
如何讓全球參展商和采購商在不見面的情況下下訂單、做生意?并且直接幫助企業保客戶、拓市場?成為主辦方以及技術提供方迫切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當時現場團隊就有100多人。而背后是涉及20多個部門,上千人的協同合作。廣交會的項目,我手機上建了超過500個微信群,5分鐘不看手機,新信息就堆滿了。”參與了三屆廣交會項目的騰訊云“老員工”王志騰激動地跟記者聊起第127屆廣交會的工作情景。在與整個團隊奮戰50多天后,他們為首屆“云廣交”進行了最初系統架構搭建,并在舉辦過程中保駕護航。“能參與到國家級別的項目,收獲不少。學到了許多,視野更高,考慮問題的維度也更加廣了。”王志騰感慨道。
廣交會搬上“云端”,進行了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騰訊云會展解決方案有關負責人表示,借助騰訊云在全球的應用、覆蓋全球五大洲26個地理區域的基礎設施,可支持全球各地近千萬人同時參加在線會議。
今年舉行的第129屆廣交會,設立虛擬展廳2600個。參展企業上傳產品超過270萬件,較上屆總量增加23萬件,創歷史新高。同時,吸引了2.6萬家境內外參展企業通過線上平臺展示產品。在強大的“算法優化”下,面對線上平臺海量的商品和豐富的展商,采購商也能精準找到自己想要的產品。記者注意到,在廣交會官網頁面,有一個板塊為全球供采對接,點擊就會進入一個“云”上的“供采大廳”,采購商填寫采購意向,系統會自動匹配相關的展商、展品。
“未來廣交會必然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廣交會將成為更加靈敏的‘晴雨表’和準確的‘風向標’,指引著世界貿易的行情。隨著未來5G技術、云技術、大數據、工業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網上廣交會將會更加完善,不僅依托各個節點平臺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信息,而且還將體會到層出不窮的營銷模式、商業模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萬靈指出。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楚涵、許曉芳、文靜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波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