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在即,記者就教育、醫療等熱點話題采訪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代表、國智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徐嵩建議,廣州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進一步推動衛生醫療領域制度規則軟連接,在便利執業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合作、跨境數據互信互認等方面繼續著力,面向香港市民打造一批精準惠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人才職業資格與香港專業資格互認
“依托廣州雄厚的衛生醫療資源,打造大灣區醫療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正當其時。”徐嵩指出,廣州市在大灣區建設中以中心城市擔當發揮核心引擎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廣深港高鐵、廣州地鐵十八號線等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硬聯通”已取得扎實成果;而以制度規則銜接為核心,以政務服務“灣區通辦”、《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簽訂為代表的制度規則“軟連接”也在穩步推進。
不過徐嵩認為,在大灣區制度規則“軟連接”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其中,著力深化大灣區醫療融合,面向香港市民打造一批精準惠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一個關鍵抓手。
徐嵩建議,進一步深化高度便利化的港澳專業人才便利執業制度改革。“現階段的資格互認水平仍與社會需求和期望存在較大差距。”徐嵩說,目前國家已通過向符合條件的港澳同胞開放部分專業的全國醫師資格考試、對部分符合條件的港澳醫師直接認定國家醫師資格、允許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在內地短期執業等多種方式,支持港澳醫療衛生人才在內地便利執業。下一步,廣州市可以《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的成功簽訂為藍本,積極推進醫療衛生人才職業資格與香港專業資格互認,加強兩地醫療衛生人才的從業交流。此外,廣州可積極探索為在穗工作的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職稱認定。“2021年8月,深圳已出臺《關于開展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療專業技術人員正高級職稱認定試點工作的通知》,為37名符合條件的港籍醫生認定了正高級職稱,這也為廣州市提供了有益借鑒。”
進一步推動社會保障合作和數據互認
此外,徐嵩還建議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社會保障合作。目前,廣東省醫保部門已出臺三項舉措——在粵就業港澳人士與內地職工享受同等醫保待遇、在粵就讀港澳學生享受醫保待遇、暢通持內地居住證港澳居民參加居民基本醫保渠道,促進了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下一步,廣州市可與香港特區政府開展務實合作,積極推進兩市公共醫保體系對接,探索香港居民在穗實施異地就醫費用結算。”
要實現更高質量的“軟連接”,數據互聯互通是基礎。因此徐嵩建議,加快搭建跨境數據互信互認平臺,提高跨境身份核驗服務質量。“舉例來說,現行的粵康碼就無法實現對回鄉證和居住證的后臺互認,導致香港居民可分別使用兩種證件注冊兩個獨立的粵康碼。”徐嵩說,當前,港澳居民在內地主要使用的是回鄉證和新版港澳居民居住證這兩種證件,新舊證件身份認證的互聯互通程度還有待加強。據部分香港居民反映,在許多生活應用場景下,包括掛號問診、購房登記、新冠疫苗互認、健康碼認證等,這兩套證件體系還存在互不兼容的情況,極大影響了香港居民赴穗看病的便利程度。
“下一步,廣州市可在全市公立醫院一體化掛號平臺上推動掛號問診app對香港居民證件的統一認證,切實提高跨境身份核驗服務的質量,為跨境就醫夯實基礎。”徐嵩說,目前廣州南沙的工信部門已與有關企業簽訂協議,共同搭建大灣區跨境數據互信互認平臺,推動個人跨境身份核驗服務高質量發展,值得關注。
“在大灣區醫療合作領域積極探索,大力深化大灣區深度融合,既是國家交給廣州的職責使命,也是廣州肩負國家中心城市擔當,提升大灣區核心引擎效能的重要抓手。廣州也可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與港澳醫療領域的交流合作,對標先進,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態度,更好地服務市民。”徐嵩說道。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何穎思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