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改變生活 | 天藍水清城美,宜居宜業宜游

2021-11-01 09:09:18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河涌水變清了,空氣越來越好;違法建筑拆除了,社區更加干凈整潔。創建文明城市就是要為市民創造舒適宜居的環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廣州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連續四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正全力以赴爭創首批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橫沙社區

黑臭河涌變美了 處處都是好風景

在廣州市黃埔區烏涌上游,清澈的河水緩緩淌過黃陂濕地公園,朱家村村民三五成群在樹下晨運聊天,岸上環抱濕地公園的嶄新碧道成了附近居民休閑鍛煉的新地標。陳阿姨幾乎每天都要帶孫子來河岸邊走走,她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早晚都很熱鬧,以前的黑臭河涌現在變得很漂亮!”

黑臭河涌發生的巨變不僅僅在烏涌,近年來,廣州市治水工作取得147條黑臭水體全消除、13個國省考斷面全達標、劣Ⅴ類斷面水體全清零的歷史性成效;民調顯示,2020年市民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提升至71%,較2016年上升28個百分點。

家住海珠區濱江路的王先生每天騎共享單車到江對岸的環市路上班,他告訴記者:“珠江兩岸的環境越來越好,碧道修起來了,自行車的設置也越來越合理。關鍵是空氣越來越好,早晨在江邊騎車簡直是一種享受;晚上回家還經常能在橋上看到美麗的晚霞。”

市民在烏涌邊的綠道散步游玩。

“廣州藍”成為城市新名片,不斷為市民的幸福感加分。2020年,廣州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并在國家中心城市中最優,PM2.5濃度再創新低,實現連續4年穩定達標,藍天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治氣“九字訣”成為廣州大氣環境治理的藍圖。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關停廣州發電廠等煤電機組9臺81.5萬千瓦時、燃煤鍋爐1300余臺。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交車1.25萬輛、純電動巡游出租車1.3萬輛,強化監管營運柴油車用車大戶1700余家。完成揮發性有機物 “一企一方案”綜合整治企業410家、銷號式整治企業872家、分類整治機動車維修企業1240家。

城市容貌提升 居民連連點贊

幾年前,社區自建房沒有統一規劃,公共設施破舊,路旁車輛停放無序。在容貌品質社區的創建中,屬地街道和城管部門,結合當地嶺南水鄉特色以及風水塘貫穿整個社區的優良自然條件,確立“嶺南水鄉”設計風格。九曲橋、風水塘、街角文化廣場……走進白云區金沙街的橫沙社區,仿佛走進了一幅嶺南水鄉風情畫。

如今,社區入口有了口袋公園,黨群文化廣場有了開拓的空間,每天下午,社區居民都愛到廣場上曬太陽;河涌沿岸經過微改造,拆掉了雜亂的違章建筑,重修了九曲橋;劃定了停車區域,車輛亂停亂放行為減少了;沿街店鋪雜亂無章的廣告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觀規范的廣告牌匾。

口袋公園

居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河涌水體變好,蚊子飛蟲都少了很多,以前我們吃完晚飯只能在家看電視,現在多了許多休閑的好去處。”親歷社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橫沙村的本地居民招老伯不禁連連點贊。

不僅社區容貌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容貌也在不斷提升。曾經雜草叢生的泥土小道,變為大氣美觀的臥波白橋;曾經老舊的磚瓦矮房,成了融入嶺南建筑風格的便民公廁。目前,廣州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潔率達到100%,全市環衛保潔面積3.21億平方米實現清潔全覆蓋。

廣州城管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將實施社區容貌品質“全域提升”三年行動,抓好珠江兩岸、主航道水域的環境衛生精細化保潔;進一步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加強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規范公共設施和交通工具外表戶外廣告,加強城市公共空間管理。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