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廣州天河以科技賦能產業,以創新引領未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樞紐,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樣板示范,為天河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
10月27日,廣州市天河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亮點紛呈。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天河深入實施“天河優創”計劃,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總數達225家,穩居全市第一;今年新增國家級孵化器4家,數量居全國各區(縣)首位。
未來五年,天河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樞紐。其中特別強調,未來將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輻射力。大力推動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高質量發展,培育一批龍頭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規模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00家。
深入實施“天河優創”計劃,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穩居全市第一
過去五年,天河區堅持創新驅動,全力以赴促轉型、提能級,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據了解,天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995家,占全市25.8%,數量全市第一。2020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5.1萬件、2.7萬件,比2015年增長3.3倍和2.6倍,總量連續18年居全市首位。“雨林式”創新生態不斷完善,高標準打造“一賽一節一基地”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投入運營,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廣東省分院成功落戶。
實施“天河優創”計劃是天河堅持創新驅動的重要舉措之一。自2018年以來,天河區在全省各區縣率先實施的科技創新載體績效評價體系建設工作,旨在以“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為導向、突出單位面積產出為特色”,通過優中選優的方式形成科技創新載體的“天河樣本”,進而引導傳統物業打破對低水平“收租經濟”的路徑依賴,向專業化、資本化、國際化方向轉型,為天河區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最適宜的載體空間。
2020年,天河區孵化器的在孵企業達3424家,占全市的29%。廣州信息港、羊城創意產業園、宏太智慧谷、盛達電子信息創新園、樂天創意園等16家創新園區的年營收超過10億元。共105個創新載體承載全區超800家高新技術企業,先后培育出駿伯網絡、火烈鳥等10余家市場估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未來獨角獸”企業。
2021年,天河區將以推動科技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深入實施“天河優創”計劃,擬采取“賽評結合、以賽為主”的方式創新開展天河區科技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工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打造更多特色孵化載體,實現科技創新載體量質雙升,為推動區域產業發展、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提供重要支撐。
健全人才引培體系,以更高標準建設人才高地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要素,健全人才引培體系,留住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是保證天河區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天河區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
天河區圍繞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對成功上市企業、獲評廣州市獨角獸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高科技創新企業領軍人才、具有發展潛力、擁有創新技術優勢的精英人才和“天英匯”品牌系列及合作創新創業賽事獲獎企業的初創型人才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資金支持,支持創新創業人才從初創期成長為行業領軍,從而推動天河區科技創新驅動持續發展。
未來,天河區將實施更加開放的引才政策,以更高標準建設人才高地。落實“廣聚英才計劃”,深化“一區一品”人才發展布局,實施軟件業重點人才工程,支持科技創新“鏈主”企業靶向引進“卡脖子”領域關鍵人才。充分發揮港澳青年之家總部、港澳青年支援中心、天河人才港作用,打造連通港澳、接軌國際的人才發展環境,大力引進國際化高端創新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全面落實高層次人才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配套服務,著力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持續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愛才大文章。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樣板示范
增強“經濟引擎”動力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創新,保證科技創新需要健全人才引培體系,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則有利于吸引高新科技企業的入駐,為天河區科技賦能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的天河將以廣州加快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努力構建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對此,作為天河區總部企業之一的賽意信息表示:“天河擁有國際標準的營商環境,集聚效應明顯,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天然的沃土,也加快了數字產業企業的集聚和創新。對于信息技術、工業軟件等產業領域的企業,天河區近年來通過重點企業落戶、重點產業發展、招商機構引進投資、科技創新發展、人才創新創業等多個方面進行政策支持。因此,賽意信息的發展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近三年來在營收方面更是取得了40%的復合增長率。未來,賽意信息也將持續推進工業軟件技術研發自立自強,以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廣東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未來,天河將以更實舉措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一證多址”“多報合一”和“市場主體除名”等新舉措,健全規范高效的市場主體準入退出機制。提升“數字政府”效能,以“區塊鏈+政務服務”推動各領域政務數據“上云”“上鏈”、協同共享,推行政務服務“跨域通辦”“一件事一次辦”,實現減流程、減時間、減成本。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約束制度。著力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對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真正實現“無事不擾”“無處不在”。
正是因為在這種開放包容的環境下,政府提供完善的政策措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才可以讓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放開手腳去創新、去探索,成為數字化發展中的一分子。
發展數字經濟,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如果說,在發展的大動脈里流淌著的是天河創新的血液,那么數字經濟已經嵌進天河經濟社會發展的基因中。在做優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天河將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構筑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還將挖掘大數據、云計算發展潛能,促進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賦智發展。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如此之快,重要性如此之高,可見對于企業來說,要行駛在數字化發展的高速公路上,就要助推自身快速發展。”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酷狗音樂認為,速度是重要因素,企業要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更新迭代速度,根據市場反應迅速制定、調整戰略。同時,數字經濟也促進各企業、行業跨服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
當下,廣州正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新賽道”,奮力邁向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作為廣州市的創新引領區域,天河區當仁不讓地搶先布局,全力起跑。天河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圍繞行業應用軟件、數字文創、大數據與區塊鏈、人工智能、5G應用軟件、信創應用、工業軟件七大板塊等主攻方向,以“一谷一區一策源地”為空間布局,爭創中國軟件名園,以此打造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天河區2020年天河區軟件業務收入達2397.2億元,同比增長16.2%,約占廣州市的一半,2021年1-8月規模以上軟件業實現營業收入1317億元,增長16.4%,發展基礎穩固,發展勢頭迅猛,在疫情期間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勁,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營收億元以上企業達242家,網易等4家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荔枝集團、驢跡、中望龍騰、洋蔥集團等一批優秀數字經濟企業陸續上市,推動了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支撐。
廣州天河區為構建國際一流的政策高地做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印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若干措施,構筑“1+3+N”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出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支持數字新技術研發創新、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資金+服務+人才”的政策服務包,扶持資金最高可達1.5億元;出臺軟件產業發展5年規劃,預計2025年全區軟件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元,突出培育人工智能、5G、數字文化、電競等新興領域,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雙引擎”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鈞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