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第二棉紡廠地塊規劃通過,金融城將再添打卡地

2021-10-29 09:09:5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在10月27日舉行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上,天河區第二棉紡廠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得通過,為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該地塊將升級改造為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規劃同時提出,這一位于廣州金融城西區黃金地段的地塊,將打造現代摩天大樓與包豪斯風格歷史建筑相融合的有趣空間,成為金融城新的打卡點。

和諧共生:2.3萬平方米歷史建筑活化利用

地塊規劃范圍北至員村西街,南至花城大道,東至員村南街(員村大道),西至華南快速干線,用地面積為11.09公頃?,F在總建筑面積8.46萬平方米,現狀建筑主要為廠房、倉庫、宿舍和配套用房。其中,地塊東側包豪斯風格建筑為廣州市第二棉紡廠舊址(部分車間),已列入廣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建筑面積23161平方米。

項目區位圖

項目位置圖

60多年前,這里曾是廣州第二棉紡廠,是生產高檔針織用紗、特種紗的大型國企,其“牛頭牌”產品還是廣州市著名商標。2010年“退二進三”,2012年變身為廣紡聯創意產業園。此后,該地塊納入廣州金融城范圍,用地被政府收儲,廣紡聯創意產業園也已經清場。

地塊內最有特色、最受關注的無疑就是廣州市第二棉紡廠舊址,該車間建筑高度約7.2米,現狀鋼筋混凝土框結構保存較好,北向鋸齒形排架結構、弧形薄殼作為典型結構展現廠房風貌,是廣州輕工業發展史的見證。

本次規劃提出,要保留該歷史建筑的價值要素,留住歷史印記。保留南面的生活間建筑以及本體建筑,保護與展示歷史建筑主體結構、鋸齒形天窗、南面生活間的平面布局與外廊式立面等文脈符號。同時拆除位于保護范圍外東面、北面、西面遮擋核心價值要素的臨時建筑,東面作為廣場并增加景觀綠化,為城市騰出更多公共空間;北面以創意商街的形式將歷史建筑與公共綠地連接;西面與15米道路銜接,打造優美的園內慢行空間。

現代高層建筑與歷史建筑“對話”(效果圖)

在保留歷史建筑核心價值要素的前提下,以創意辦公、創意體驗等形式提升歷史建筑內部功能,并于西面辦公商業設施聯動開發,提高土地與空間利用效率。西側地塊新建建筑應與歷史建筑和諧共生,呈現“現代建筑的流暢與通透”與“歷史建筑的折線與硬朗”之間的對話。

升級改造:打造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

對于規劃提出的保留與活化利用歷史建筑,不少市規委會專家表示認同。有專家表示,廣紡聯創意產業園本來已經非?;钴S,蠻有影響力,聚集了有不少藝術家、文化人士?,F在確定把園區保留下來非常了不起,“但不能供起來,要進一步研究保持界面的前提下,做成廣州的網紅項目,這個地方應該成為未來廣州新的打卡點。”專家還建議,下一步的國際競賽應該充分考慮歷史文化保護和人工智能園區的關系,包豪斯風格的車間要與新的現代元素進行呼應。此外,還有專家建議,這一歷史建筑占地面積頗大,下面也可以做地下空間,將新舊兩個地塊從地下打通,增加使用空間的同時也可以解決交通問題。

項目位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國際金融城),處于中心城區,將升級改造為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地塊通過華南快速干線、花城大道和地鐵5號線聯系周邊,擁有優越地理和交通區位。根據規劃,整個地塊劃分為東、西兩塊,西側地塊主要為商業及服務配套、辦公等功能,用地面積38296平方米,容積率8.63,建筑面積330500平方米,控高248米,建筑密度50%,綠地率25%,配建1處110KV變電站。東側地塊對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為創意辦公功能,用地面積32800平方米,容積率0.9,建筑面積29661平方米,控高24米,建筑密度75%,綠地率5%。同時規劃新增公共開敞空間,在歷史建筑周邊規劃“口袋公園”和“街頭公園”等公園綠地。

項目視廊效果圖

控規調整方案根據產業功能策劃方案的功能配比和規模要求,結合周邊區域城市景觀和城市設計方案,確定總建設量為36.02萬平方米。

交通支撐:預留與地鐵30號線站點接口

規劃中同時透露,金融城西區擬在核心區設置500米400米的地標建筑,形成了“前低后高、起伏有序”的天際界面。為呼應金融城西區高低起伏的天際線,本地塊建筑設計高度控制在248米,自西向東依次增加高度,與金融城整體形態相融合。同時通過下沉廣場、人行步道、空中連廊形成立體開放的公共空間。

項目西側地塊效果圖

道路交通方面,對接金融城西區在編控規,根據歷史保護建筑要求,取消內部十字型支路;結合歷史建筑保護邊線及城市設計,將東西兩側道路紅線往東調整;結合規劃員村西街-金穗路隧道,將員村西街紅線往南側調整約9米,預留隧道所需空間;根據員村一橫路的道路實際情況,落實道路空間,紅線往東拓寬約11米;結合歷史建筑邊線,對花城大道紅線進行微調。

此外,地塊南側有已經通車的地鐵5號線,項目西側地塊預留與規劃的地鐵30號線站點銜接的接口,規劃負一層為商業開發為主,未來可以形成空間與功能聯動。對此,市規委會提出,地塊周邊目前交通已經比較擁堵,新規劃又增加了開發量,交通支撐一定要跟上,需要對交通問題補充一個深入的研究方案。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