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發區:打好“知產牌” 加速科企上市路

2021-10-28 18:09:11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2.0版來了。

2021年10月27日,2021-2022年度“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啟動儀式在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宣告這個全省首創項目正式升級。

2.0版的受惠企業更廣:從輔導21家擬上市科創企業,擴張至服務1000家以上培育企業、100家潛力企業、40家重點企業。服務層次更多:從提供科創屬性評價報告,到進一步提供創屬性深度報告、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建議報告和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預警報告,為不同層次企業精準“把脈”,助力企業打通從“IP”(知識產權)到“IPO”(上市)的晉升之路。

上個月,《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發布,強調應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高質量創造機制,引導市場主體發揮多種類型知識產權組合效應,深化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

“希望廣州開發區要按照總體發展規劃,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范全國,打造全球資產全高地的目標,要求先行先試,大膽開拓創新,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培育項目的作用,將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水平再上新的臺階,助力我市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提升。”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藍偉寧在致辭中對項目寄予厚望。

全省首創 政府出資為企業“把脈”逐鹿科創板

2021年,科創板繼續高歌猛進。允許虧損公司、同股不同權和紅籌公司上市,新股前5天不設漲跌停限制……一系列差異化安排,讓科創板這片試驗田,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引入資本活水的“黑土地”。

然而“搶灘”科創板并不容易。2020年科創板上市企業145家,終止上市企業41家。折戟的企業中有20家涉及到知識產權問題,占比高達50%。知識產權權屬、技術先進性信息披露、知識產權糾紛風險等成為被問詢的核心點,多家企業在IPO關鍵節點被競爭對手發起專利“狙擊”,被攔在了“臨門一腳”。

如何從看企業“賺不賺錢”,到看企業“值不值錢”“科創成色”幾何? 證監會去年出臺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以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數量等“3+5”常規指標和例外條款判斷企業科創屬性。今年4月,新增研發人員占比超過10%的常規指標等內容,科創屬性評價體系升級為“4+5”,進一步強化科創板姓“科”的定位。越是比拼“硬科技”,廣州開發區就越有底氣。

企業發展方面,近5萬家科技企業,逾100家專精特新企業、超2100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這里蓬勃發展。知識產權方面,廣州開發區是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的“試驗田”,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等指標穩居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前列,區內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更是達到117.76件,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為支持區內企業提升知識產權能力,助力創新企業“魚躍”資本市場“龍門”,2020年4月,1.0版“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應運而生,由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為“大灣區中心”)負責具體推進,通過引入社會優質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專題輔導。經過多方篩選,最終21家企業加入該項目。

1.0版項目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政府出資為企業“精準把脈”,專業機構出具《科創屬性診斷報告》。第二階段,針對共性問題,舉辦“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工程實戰特訓營”,以6個課程夯實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基礎,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保護能力。第三階段,針對個性問題,由企業與服務機構自由選擇市場化合作,提供知識產權上市前輔導服務。至項目結束,21家企業100%給出了“滿意”的認可,其中有5家在輔導期間已完成股改,項目為科創企業搶灘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提供支撐。

“我們的核心業務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來賦能、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整合交易所、券商、服務機構、知識產權機構等各方要素資源,匯聚力量來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說道。

“全省首創”“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 1.0版項目一方面總結出一套完善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積累了大批知識產權服務資源,為“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進一步推廣打出樣板。更重要的是,通過探索這條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的全新路徑,破解企業發展的“堵點”“痛點”,提升企業在開發區的“用戶體驗”。最終在這場覆蓋全國的營商環境競爭賽中,讓廣州一馬當先。

規模升級 新增專利“排雷”、上市“預習”課

成功的探索為項目大規模開展奠定基礎。啟動儀式上,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陳光輝對“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進行詳細介紹。2021年10月起,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正式升級“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最顯著的變化是響應國家戰略部署,擴大服務受惠面,普及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

三年前,“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號角正是在廣州開發區吹響。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開發區視察時提出這一重要論斷,該區由此率先創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三年后,中國宣布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好耦合再襄一力。

風起揚帆正當時。項目聚焦區內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將原來覆蓋21家企業擴大至面向1000家以上培育企業,由政府出資開展科創屬性初篩,為每家培育企業出具1份科創屬性評價報告。

在普惠型的科創屬性測評后,任務表再“加碼”,提供“通用培訓、首輪遴選、實地調研、通用/專題培訓、出具報告、次輪精選、專項輔導/服務、助推上市”等一系列精準深度服務,助力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展評議服務和上市輔導服務的專業機構,也從1.0版的3家提升到2.0版至少10家。

在精準服務階段,項目將遴選不少于100家潛力企業,開展5場以上專題培訓。對標“4+5”科創屬性評價體系,為每家潛力企業開展一對一的知識產權診斷、服務,形成企業科創屬性深度報告。

在深度服務階段,項目將再精選不少于40家重點企業,結合企業科創屬性深度報告,根據企業上市短板,為其提供高價值專利培育、科創企業上市問詢模擬等專項服務,并形成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建議、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預警共2份報告。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局長林東勇表示,與前兩期項目相比,“升級版”項目有三個特點:一是服務受惠面更廣,從原來的服務20家左右企業,到本次1000家培育企業、100家潛力企業、40家重點企業的服務,力圖使更多企業受惠;二是服務資源更豐富,本期項目將征集10家以上在各專業領域水平領先的服務機構參加服務,爭取全方位覆蓋科創板定位的各行業領域各企業可根據行業領域,選擇在該領域專業度更強的機構提供服務;三是服務內容更精準,在前面兩期項目的基礎上召開了項目座談會、項目服務征詢會,并開展大量調研,聚焦企業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制定了更為精準的服務措施,更為豐富的服務手段,更大程度提升企業獲得感。

搭平臺匯資源促發展 “智囊團”賦能科技企業

隨著新《專利法》實施,中國邁入知識產權2.0時代。知識產權不僅僅是保護手段,也是競爭手段。不少科創企業在IPO過程中遭遇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狙擊”,或折戟于上市門前,或在訴訟中付出了巨大代價。

所以對企業來說,做好自身知識產權戰略布局只是上市的第一步。擁有與企業核心技術關聯的專利,保持核心技術及核心技術人員的穩定性,是避免產生重大不利知識產權糾紛的前提。

然而,仍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并不清楚知識產權的“游戲規則”,存在知識產權認知不足、知識產權投入不足以及知識產權管理和應用水平不高等問題。項目中的培訓機制、《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建議報告》等就是為企業“補課”,掌握知識產權這把資本市場的“金鑰匙”。

同時,專利產品侵權風險分析是所有擬上市企業的“必修課”。企業要根據其產品、服務所使用的技術進行專利侵權風險評估,通過評估發現風險點,防止專利侵權,并針對可能出現的訴訟提前安排好應對之策。《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預警報告》的目標,就是為企業“排雷”。

廣州明珞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1.0版項目的服務對象之一。知識產權總監王莉表示,過去企業重點關注同行業龍頭企業的知識產權的儲備和研發情況,但項目出具的《科創屬性診斷報告》點出了他們的“盲區”,提醒了解上下游企業的相關情況,幫助企業有效規避了知識產權侵權的風險,也為明珞籌備上市增長了信心。

此外,知識產權信息披露需要專業力量。數據顯示,在終止科創板上市的121家中,有56家企業在接受上交所問詢時直接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科創企業上市問詢模擬專項服務,為企業提供“預習”的機會。

在最后的總結階段,項目將建立企業科創屬性評價機制,指引服務機構針對性開展企業上市前知識產權分析評議,編制科創企業上市知識產權工作指引,同時,搭建廣州開發區擬上市科創企業分級管理體系。

為更好地助力參與項目的科創企業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保護能力和運用成效,將相關知識產權共性與個性問題“一網打盡”,“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聘請首批13位專家顧問,為項目貢獻智慧力量。

同時,現在還舉行了“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創新服務中心”授牌儀式。至此,“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的智囊團和前沿陣地、戰斗堡壘都已齊備,隨時準備帶領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沖鋒陷陣”,所向披靡。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創新服務中心”的運營方是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我們充當‘全陪’角色,通過打造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創新服務中心這一平臺,聯合在座的頭部機構集中精力、集中資源,一起來賦能、服務有潛力的科技企業,讓他們快速走上資本市場。”秦海鷗說道。

全國獨創 知產金融服務貫穿科企發展全周期

知識產權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體系。

活動現場發布了廣州開發區2021至2022年度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參與企業、輔導機構征集活動,邀請更多的企業和機構加入到項目中來。

“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與該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全國首創清單和全省首創清單上的項目,都是廣州開發區寫給國家的答卷。2016年7月13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獲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唯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

五年趕考路,不負閱卷人。廣州開發區先行先試、大膽實踐,用生動的“黃埔模式”探索和豐富中國特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之路,從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到保護都已經從量變產生質變。

五年間,廣州開發區通過知識產權投資基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工程、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五大知識產權金融創新舉措,構建了全國第一條完整貫穿科技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的“投資基金-質押融資-資產證券化-上市輔導-海外保險”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

成效如何,數字說話。在這里,400多家企業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約68.98億元,3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為35家企業融資7.35億元,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2.1億元,3家被投企業完成上市。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前列,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基本建成。

“作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區,我們要牢牢把握知識產權服務實體經濟、支撐科技創新作用,通過創新項目的實施,推動科創企業創新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廣州開發區充分發揮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高地提供支撐。”林東勇說道。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