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今年以來,廣州市法援機構落實民生責任,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擦亮“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品牌。前10月,全市法援機構共承辦法援案件9392件,幫農民工討薪8035.53萬元。
法援機構開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法援惠民生 助力鄉村振興”送法進村(社區)、進企業、進工地、進園區活動和根治欠薪冬季專項維權行動,通過以案釋法等形式,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宣傳民法典和相關勞動用工法律,引導農民工依法理性維權。
建立援調對接聯動機制、異地協作機制、免費訴訟擔保機制、勞動爭議案件線上調解機制等,加大法援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力度,積極解決跨地域調查取證難、信息查詢難等問題,免費提供訴訟保全擔保服務,以和解、調解等方式促成勞動爭議糾紛快速解決,減少農民工“訴累”,切實節約司法資源。對涉案人員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農民工群體性勞資糾紛案件,安排律師提前介入,配合仲裁機構、人民法院快速依法作出裁決,縮短維權周期。
積極推廣線上線下一體化多渠道(實體大廳、PC端、移動端)、全覆蓋(市、區、街鎮)法援服務平臺,在移動端設置授權代理、親友代辦法援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農民工可以網上辦事,幫助農民工實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法律服務。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設立法援窗口,派駐或者安排值班律師,免費為農民工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指引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申請法援。對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法援申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狀況。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等平臺開通農民工維權法援“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審查、指派,情況緊急的先行受理,事后補辦手續。研發法援電子檔案系統,實現法援案件網上全流程辦理,讓數據多跑路,讓農民工少跑腿。
組建勞動爭議、農民工糾紛類案件常備法援人員(社會律師)咨詢團隊和資源庫,安排精通追索勞動報酬、工傷保險賠償等勞動爭議專業知識的律師為農民工提供專業的法援。成立法援復雜疑難事項審議委員會,加強農民工法援案件辦理的日常監督和指導。對重大復雜疑難農民工法援案件實行專家會診、集體討論、全程跟蹤、重點督辦。規范常備法援人員(社會律師)的準入、退出和管理機制及法援案件質量評估的具體辦法和標準。完善內部監管、專家同行評估流程,實現“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增強農民工法治獲得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魏麗娜 通訊員陽樹新)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