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DHA、兒童鈣片……“雙十一”期間,一些家長在商家的強烈攻勢下,購買各種兒童營養保健品,以期自己的孩子贏在身高、智力、健康等起跑線上。
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兒童營養保健品對小孩的成長發育到底有沒有作用,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兒童營養保健品……帶著諸多問題,記者采訪了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杜志方。
不少家長盲目給孩子“進補”各種營養保健品
“我家寶寶一直很瘦,也不好好吃飯,個頭比同齡孩子矮半頭,家人總擔心孩子長不高。”在石家莊工作的年輕媽媽張女士說,她平時比較忙,管孩子的時間比較少,自給寶寶斷奶后,就開始給寶寶補服鈣片、維生素D等,現在寶寶5歲多了,也一直給補服著,基本沒有斷過。
在張女士家中,餐桌上擺著魚肝油、兒童DHA等多種營養品,“前不久有朋友從海外代購營養品,我跟著也給孩子買了兩款,是補充微量元素的。”
和張女士一樣,一些年輕媽媽總是想盡辦法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除了在一日三餐上下功夫,不少人還熱衷于各種營養保健品的“進補”。
家長對兒童營養品的過度關注,除了愛子心切外,也受一些商家宣傳的影響。
11月5日,記者走訪了石家莊市多家母嬰商店和藥店,看到都有多種兒童營養保健品銷售,補鈣的、補維生素的、增強免疫力的、緩解視力疲勞的等應有盡有,規格有膠囊、咀嚼片、沖劑,還有孩子們喜歡的軟糖、糖漿等,便宜的幾十元,貴的幾百元。“這款產品效果挺好的,購買的人不少,現在搞活動,打八折,您可以考慮。”工作人員指著一瓶鈣咀嚼片,給記者推薦。
在手機上打開各大電商平臺,輸入兒童保健品,各種各樣的產品,國產的、進口的讓人眼花繚亂。
“營養保健品沒啥副作用,吃了也沒什么壞處,補一補也是好的。”不少家長表示,他們也不太清楚這些營養保健品到底有多大作用,只是看著別人給孩子補服就買了。
據了解,大多數家長都是自行購買,基本上沒有醫生或專業營養師指導。
正常發育合理進食的孩子不需要任何營養保健品
兒童生長發育迅速,代謝旺盛,活潑好動,需要充足的營養。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可分為7大類,即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水。”杜志方介紹,每天均衡的膳食是營養平衡的基礎。不管是哪一類,只要保證正常一日三餐,都可以從膳食中獲取。
“就拿0至3歲寶寶最需要的鈣來說,乳制品是最好的鈣源。”杜志方解釋,對于6月齡內寶寶,母乳含鈣約30—40mg/100ml,十分容易吸收,配方奶含鈣50—60mg/100ml,只要奶量充足,生長良好,寶寶是不需要補鈣的。6—12月齡寶寶添加輔食后每天保證600ml左右的奶量,1—2歲寶寶保證500ml左右奶量,大齡兒童在每日三餐基礎上每天400ml左右的牛奶,基本上都可以保證鈣需求。
那孩子缺鐵、鋅等微量元素怎么辦?“日常膳食也是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杜志方介紹,只要平時在飲食中給孩子多添加一些含鐵、鋅量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紅肉、瘦肉、魚、蝦、海帶等,都可以滿足孩子成長需要,“當然,為了促進身體對這些礦物質的吸收、代謝,對0至3歲的寶寶適量補充一些維生素D,就足夠了。”
有研究表明,正常發育、合理進食的孩子并不需要營養保健品。如果盲目“進補”,有可能對孩子生長發育帶來更多健康隱患。
有位年輕媽媽帶著不滿周歲的寶寶來醫院查體,發現寶寶體格較小,稍顯點方顱。“平時,這位媽媽很注意小寶的營養,也一直給寶寶服用一款滴劑AD。”杜志方說,經過了解,這位媽媽母乳不足,平時不能保證孩子的奶量,加上沒有搞清這款AD的成份含量,以致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
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是,一些營養保健品所含的激素以及營養都比較高,如果長期補服,不僅不會讓孩子得到有效的吸收,還可能導致營養過剩,甚至引發兒童性早熟。如過量補鋅,可導致激素紊亂,生長加速。過量補鈣,則可影響鐵鋅吸收,增加腎臟排泄負擔。
“如果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了可能與營養素缺乏相關的癥狀或疾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生診斷。”杜志方提醒大家,要根據醫生綜合評估,看是否能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營養素缺乏的情況。對于診斷明確的營養素缺乏性疾病,必須嚴格遵照專業醫生建議“對癥”補服,不能盲目跟風或自行給孩子進補。
針對盲目對孩子“進補”現狀,杜志方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向家長普及兒童營養保健知識,做好正確宣傳引導。同時,要和成年人一樣,定期對孩子進行健康查體,及時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