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藍”已經成為新常態。在剛剛過去的8月,武漢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收獲27個優良天,達一級標準(優)天數為11天,同比增加3天。
“今天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6項主要參數全在正常值范圍。”9月4日,登上武昌區荊南路5號樓的樓頂,三個銀色探頭嗡嗡作響,空氣采樣進入白色小房間后經過儀器分析,同步傳輸到監測人員的手機APP及監控后臺。
“全區107.76平方公里,過去只有一個國控監測站點,無法形成精細化有效覆蓋。”武昌區環境監測站站長陳靜介紹,如今,監測站點加密后,對于污染源的來源、路徑和擴散過程能更加精準地監測分析,便于快速形成處理機制。
“武漢市正布下一張‘天眼’網,全區域、全包圍、全時段監測空氣質量重點數據,讓大氣污染源無處遁形。”武漢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作為自選動作,15個區在各街道共建成176個小型監測站點,實現了全覆蓋。同時將街道空氣質量納入對各區的考核,推進全市街道大氣污染防治“一點一策”。
據監測,武漢市今年1月至8月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共計203天,優良率83.5%,其中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優級天數共58 天。比2018年至2020年3年同期均值多13天;空氣質量優良率比3年同期提升 5.6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及臭氧日最大8小時第90百分位平均濃度分別為34、55、154微克/立方米,比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分別下降15.7%、10.8%、5.5%。
將藍天白云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漢市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實施量化目標考核,按月公開考核排名。重點領域專項治理,產業結構升級、能源結構優化全方位發力。
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從中心城區擴大到全部建成區,覆蓋面積為原來的近5倍。完成516臺燃煤鍋爐、26座燃煤爐窯的拆除或改造。5年來,未批建一個新燃煤設施。燃煤使用量5年減少近1000萬噸。
嚴格執行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排放限值。火電行業17座共417.3萬噸燃煤機組全部完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焦化、鋼鐵、石化、水泥、平板玻璃等領域主要生產線均安裝脫硫脫硝裝置。
強化揚塵面源防控。全面推廣安裝施工揚塵在線監測和智能噴淋設備,輔以無人機、大數據、揚塵監測系統等手段,實現實時監控、精準定位、快速處置。持續公布“十差工地”“十差渣土運輸企業”。
推廣新能源汽車,實施能源替代。目前,全市新能源車保有量達9萬多輛,已建成充電樁25萬個、充電站6萬余個,充電設施建設增速居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陣。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