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橫街鎮:“產文相融”謀新篇

2021-09-06 21:32:21    來源:經濟網    
茂林修竹,曲徑通幽,而后豁然開朗。沿著浙東大竹海蜿蜒的石板小路拾級而上,到達高處,遠方郁郁蔥蔥的竹林和勞作的工人勾勒出一副生動的橫街鎮圖景,豁然開朗的不僅僅是視野,更是橫街鎮追著時代節拍,乘勢而上、披堅執銳的良好發展態勢。

“共筑橫街夢”不再是一句口號,年來,橫街鎮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落實落地中心發展,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帶領下,利用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新發展機遇,即便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標仍穩中有進,上半年創造了鎮公共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52.0%的好成績,奏響了鄉村振興的交響曲,譜寫了橫街高質量發展的新華章。

一、就地取材,探索林下經濟模式

浙東大竹海位于橫街鎮大雷村,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竹林集中地。7-9月,倘若在林間尋找,不難發現“菌中皇后”竹蓀的身影。竹蓀采摘期短,大雷村村民汪國仁師傅說:種植竹蓀一般在4月份播撒菌種,生長期大約為2個多月,只要蛋在,竹蓀就會繼續長出來,可以持續供應至9月。

據浙東大竹海景區工作人員王虹戈介紹,竹蓀采摘后分為鮮品和干貨,鮮品會在最短時間銷往周邊飯館,而干貨是指烘干后的竹蓀,這樣便于保存,可銷售至更遠的地區。

除竹蓀外,這舉目可見的竹海更是孕育出了橫街鎮的另一“名片”——筍,一年四季,春筍、毛筍、鞭筍、冬筍,供應不斷,其中享有盛名的是已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的“黃泥拱”,橫街鎮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竹筍之鄉”。

年來,為探索更多產業形式,浙東大竹海作為橫街鎮標志景區,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林下經濟”模式,豐富產業結構。待日后形成一定規模產業鏈后,浙東大竹海景區也向周邊村民推廣種植,共同致富。同時,通過租憑部分村民的林地,以分紅模式增加當地村民經濟收入。為了提高效率,景區今年更是引入了單軌運輸車和粉碎機兩款農機,促進林間的資源利用,使得浙東大竹海景區一畝地竹林密度可用維持在180株以下。

圖片 1

新農機

二、多措并舉,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年來,橫街鎮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并將此列入工作重心。自今年年初以來,橫街鎮完成了政策農業大棚保險投保工作,共計參保農戶92戶,投保面積1684畝,有力保障農業民生需求。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并行發展旅游業,推進農旅產業融合,在第五屆“竹農下山”文化旅游節活動中采用“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通過直播團隊“帶貨”,助農效果顯著。

同時,橫街鎮通過完善驗收屋后山塘整治工程和柘嶺崗隧道亮化工程、維修加固14個普通山塘及莊岙水庫等多種舉措,全力改善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推進美麗城鎮建設。

此外,為了提高辦事效率,讓監管更加透明,橫街鎮不斷完善浙江省低收入農戶幫促數字化系統維護,做好省農村集體經濟數字化管理系統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28個村基本信息錄入。且于2021年6月底,橫街鎮“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施工準備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正在打試驗樁,預計年底前完成樁基工程。

接下來,橫街鎮將以培育農業示范基地為亮點,以農業基礎設施完善為重點,以農業農村安全為要點,提速增效、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圖片 4

直播團隊正在帶貨

三、因地制宜,助推浙東文化思路

今年1月,浙東文化思路正式啟動施工,這條集文化結晶和城市建設于一體的甬城“精特亮”交通要道,東起鄞縣大橋,西至橫街南路。作為浙東文化思路與四明山相連節點的橫街鎮林村桃源書院,更是有其獨特的文化韻味。

橫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桃源文化遠聞名,是浙東文脈的發源地,是“甬上第一狀元”張孝祥的故里,“慶歷五先生”中的王致、王說所創的“桃源書院”在兩宋時曾與湖南岳麓書院齊名,由宋神宗御賜匾額。而桃源文化正是在這浙東書院里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中孕育而生,以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形態多種方式融入橫街鎮居民日常生活中,發揮交流、傳播、教育等多種重要作用。

除浙東文化思路外,橫街鎮更是打造了其特有的“竹海桃源”農村文明示范線,以“竹”為標志元素,沿線串聯起水家村、林村、盛家村、毛岙村、浙東大竹海等一批地域相鄰、文化相、生態相似、經濟相融的行政村及景區。這條文明示范線不僅是美麗鄉村風景的生動展現文明、創建工作的有機結合、新時代形象的有力提升,更是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和“兩山理論”的重要舉措。

圖片 3

桃源書院

四、黨建引領,打造橫街紅色印記

橫街鎮不僅有“竹林經濟”“桃源文化”,更有其獨特的“紅色印記”,作為全國19個抗日革命根據地之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革命歷史遺址、遺跡和紀念地。位于橫街鎮惠民村的紅色古道,以紀念革命烈士鄭惠民而得名,是四明山革命根據地的一個紅色堡壘村,已被評選為“寧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之一。

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橫街鎮以黨建為引領,依托轄區紅色資源,組織開展鎮內黨員尋訪“橫街紅色印記”等鎮域特色地標,在溪下水庫大壩、橫街鎮鳳凰谷烈士陵園、橫街鎮革命史跡陳列館、紅色古道等紅色點位開展重走紅色之路活動;結合“竹農下山”文旅節,推出橫街鎮竹海桃源紅旅線。該線路起點為鳳凰谷烈士陵園,終點為惠民村紅色古道,途經陳愛中紀念亭、橫街鎮革命史跡陳列館等點位,已經被列入海曙區十大紅色旅游路線。

圖片 2

紅色古道

以史作書承古今,以文為弦奏曲調,歲月錚錚,云程發軔,可宴前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建設高質量發展美麗新橫街的起步之年。橫街鎮始終錘煉過硬的政治定力為基礎,搶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時代機遇,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精神砥礪前行,為寧波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貢獻橫街力量。(虞詩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