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榮譽市民,35年與“榮光”同行

2021-11-22 06:09:43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11月22日,廣州市將舉行授予榮譽市民稱號活動。此前,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授予孫峻嶺、陳新滋、何敬麟、何德華、連運增、肖國偉、應光國、林志隆、錢拉·科隆、容一思、黃少媚、捷成漢、藍欽揚(以姓名筆畫為序)等13人第十七批“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廣州市率先開展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工作,也是全國最早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工作予以規范的城市。至今,廣州市共授予462名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外國友好人士“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包括何厚鏵、霍英東、陳香梅、丘成桐等各界知名人士。

35年來,榮譽市民把廣州作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對廣州的熱愛,他們在廣州投資設廠,創辦實業;引進人才,推廣科技;捐資辦學,振興教育,為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歷屆榮譽市民對廣州市投資累計超過1300億元,捐款捐物超過20億元。

35年來,榮譽市民為廣州創造了永不褪色的榮光,未來他們也將繼續與廣州共襄榮光。如今廣州“十四五”藍圖已經鋪開,廣州提出打造樞紐之城、實力之城、創新之城、智慧之城、機遇之城、品質之城的目標是讓藍圖成為現實的關鍵。榮譽市民所代表的強大“朋友圈”無疑是助推廣州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重要力量。

變化趨勢:創新領軍人才占比逐漸增加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地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廣州始終跳動著改革開放的脈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頭。1979年7月,廣州市在全國率先開展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工作,為廣州市發展現代化養雞事業做出貢獻的美籍華人許志儉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廣州市首位榮譽市民許志儉

不過,廣州在1979年并未舉行授榮儀式。1986年7月8日,廣州市政府授予新加坡中央包裝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熏、廣州中國大酒店總經理卜格“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證書和證章,并給第一位榮譽市民許志儉補發證書和證章。

“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給予了港澳同胞、華僑華人、國外友人應有的尊敬,肯定了他們做出的貢獻,也感召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廣州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廣州“首開先河”之舉在海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也帶動了中國其他城市紛紛開展“授榮”活動。

廣州市也是全國最早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授榮”活動予以規范化的城市。早在1984年10月,廣州市政府制定的《廣州市華僑港澳同胞投資優惠暫行辦法》,初步確定了授予榮譽市民稱號的對象和程序。2010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授予條例》對“授榮”活動的分工、受理、審核、公示等程序,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證章證書的制作,授榮儀式,經費保障和榮譽市民稱號撤銷等事項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同年10月,市政府制定下發了《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授予條例實施細則》,對授榮條件及禮遇等事項做出進一步細化的規定。

根據公開資料,廣州日報記者對廣州市17批共459名榮譽市民(授榮462人,3人被取消稱號)進行了梳理。主要在捐贈與投資納稅方面有所貢獻而獲得榮譽市民稱號的分別占比47.18%和38.87%。從榮譽市民的背景來看,商業背景人士同樣占據了75.74%,其次是非政府組織(8.66%)、教育(3.78%)、文體藝術(3.58%)、科技(3.02%)等背景的人士。

不過,代表著高端智力資源的創新人才占比正在不斷提高。廣州日報分別統計最近三批榮譽市民(第15、16、17批),發現投資納稅與捐贈類占比已經低于35%,而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中擔當領軍人物的人才占比已接近40%。

“廣州市榮譽市民從往屆主要以實際投(引)資額、捐贈額和納稅額等硬指標為衡量標準,轉變為更加注重從引進科技、教育、醫療、管理領域的貢獻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以適應廣州市厚植創新的發展需要。”廣州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光輝榮耀:廣州市榮譽市民不斷創造著“第一”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廣州市榮譽市民為廣州創造了諸多“第一”。他們的熱忱和擔當助力廣州闖出一條新路、好路,讓這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州市榮譽市民霍英東投資了首家中國人自建的現代化酒店——白天鵝賓館。

比如許志儉建造全國第一個機械化養雞場——力康雞場,劉耀柱成立全國第一家“揚手即停”中外合作出租小汽車公司——白云出租汽車公司,霍英東投資了首家中國人自建的現代化酒店——白天鵝賓館,陳德薰從國外引進全國第一條電冰箱生產線,胡應湘籌建了國內第一家引入外資的五星級酒店——中國大酒店,紀愛華和張紫珊創辦了全國第一家現代化奶牛場和乳品廠——香滿樓畜牧有限公司,彭磷基與孟麗紅建起全國第一個現代化公共屋村——祈福新邨……

近年來,廣州市榮譽市民始終秉承主人翁精神,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領軍作用和聯通世界的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創造著諸多“世界第一”和“全國第一”。

廣州市榮譽市民彭磷基與孟麗紅建起全國第一個現代化公共屋村——祈福新邨。

在產業領域,黃少堂在擔任廣汽研究院首席技術官期間,主持開發了有獨立產權的電子電器平臺架構,以及具有廣汽特色的與世界同步的企業標準,所采用的UDS診斷系統在國內屬首創。華裔日本科學家、暨南大學藥學院教授栗原博承擔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區域性特色資源保健品研究與開發——王老吉涼茶功效的物質基礎研究及保健品開發”項目,研究成果被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幫助罐裝“王老吉”涼茶一度拿下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

在科研領域,數學泰斗丘成桐是首位獲得菲爾茲獎殊榮的華人數學家,也是世界唯一一位包攬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四項大獎的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實驗室主任唐本忠率領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 并將AIE效應有效地應用到發光器件、化學檢測和生物傳感等技術領域,在世界上開創了一個由中國人引領的研究領域;中科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是第一位證明了成年哺乳動物的視網膜節細胞可以實現再生的科學家,完成了世界首例三代測序亞洲人參考基因組;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西班牙籍研究員米格爾? 埃斯特班是中國第一位非華裔的973首席科學家,他率領團隊利用人體尿液成功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為進一步改進iPS細胞技術、認識干細胞以及發育、分化、衰老和疾病等諸多過程提供了全新思路;在醫療領域,廣州血液中心客座教授、德國籍科學家葉強生在國內首創設立1200名無償獻血者血小板分型庫并成功應用于臨床,為血小板輸注無效患者快速選擇工作提供理論依據,該成果的推廣應用節約了患者住院費用,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深受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好評……

“廣州為了厚植發展優勢,以引智引技引資并舉的方式,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資源。廣州市榮譽市民也不負光榮和榮耀,勇立創新潮頭,不斷在為廣州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廣州市委統戰部負責人表示。

▆ 展望未來:新一批榮譽市民將助力建設“六個之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也是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鞏固提升城市發展位勢的關鍵階段。

在廣州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廣州提出了打造“六個之城”——樞紐之城、實力之城、創新之城、智慧之城、機遇之城、品質之城。第十七批廣州市榮譽市民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被授予榮譽,他們也將成為廣州建設“六個之城”的重要力量。

建設樞紐之城,則是要提升廣州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廣東瀚陽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峻嶺是國際著名橋梁專家,曾擔任廣州地鐵六號線高架及白沙河大橋核心施工咨詢項目的總咨詢師、港珠澳大橋連線工程安全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項目組組長。他在國內首次突破了橋梁節段預制三維線形控制理論與新一代智能精確測量方法,并推動“連續剛構無支座完整性結構體系”技術在軌道交通、鐵路行業的應用。

第十七批廣州市榮譽市民孫峻嶺是國際著名橋梁專家,曾擔任港珠澳大橋連線工程安全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項目組組長。

建設實力之城,則是要將廣州打造成為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典范。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廣東芯聚能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國偉便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物。他在穗創業十余年間,不僅成功攻克了大功率高亮度倒裝LED芯片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長期困擾LED行業的技術難題,也打破了歐美在這個領域的壟斷……

建設創新之城,則是要將廣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陳新滋是國際知名的有機化學專家,2020年他負責的“嶺南中草藥活性化合物庫的構建及重大疾病候選藥物發現”項目獲得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立項。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基于原癌基因C-Met靶點的抗癌新藥候選化合物已進入臨床前研究,有望成為下一代抗癌新藥。

建設機遇之城,則是要將廣州打造成全球企業投資、國際人才匯聚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在第十七批廣州市榮譽市民中,更是有不少助力廣州打造機遇之城的精英人物。比如廣州粵澳青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敬麟倡導發起“澳門青年創新創業計劃”,并在廣州大學城創建“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德國法蘭克福市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何德華、法國里昂市議員科隆不斷推動廣州和法蘭克福市、里昂市的友好交往和經貿、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保寶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連運增打造了從化區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本土企業,近三年屬下公司累計為廣州市貢獻稅收總額合計1.14億元,其中個人為廣州市貢獻稅收8564萬元;臺灣安婕妤美容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林志隆長期致力于推動穗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特別是在醫療、健康、美容等領域貢獻突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少媚則積極推進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廣州東塔)等地標建筑建設,推動引入K11、瑰麗酒店等知名商業品牌;捷成集團主席捷成漢則推進集團在廣州累計投資逾2.8億元……

第十七批廣州市榮譽市民黃少媚則積極推進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廣州東塔)等地標建筑建設。

建設智慧之城,則是要將廣州打造成為國際一流智慧城市。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理事會聯合主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藍欽揚便是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落戶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推動者。如今在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的人工智能研發平臺上,科研人員正對大數據預處理、機器學習、圖像和語音識別、多媒體信息安全、云計算平臺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智慧金融、健康樂齡、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生物信息識別等領域。

建設品質之城,則是要將廣州打造成為美麗宜居幸福國際大都市。華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應光國則長期從事水土環境污染研究,重點研究抗生素、抗性基因、激素、農藥等新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環境行為與生態健康效應,他的研究也將守護廣州的云山珠水。廣東東湖棋院院長容一思則推動承辦了第一屆、第二屆世界圍棋團體錦標賽,并將賽事打造為落戶廣州的世界棋壇品牌賽事和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棋文化盛宴,為推動廣州體育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展望未來,廣州市榮譽市民將繼續當好廣州“奮進新征程”的參與者,為廣州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廣州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能夠為廣州、為廣州的老百姓做一點點事情,那是我最大的心愿。”廣州第十七批榮譽市民、廣東瀚陽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峻嶺如此說道。 廣州第十七批榮譽市民、中科院院士陳新滋則告訴記者:“我希望能繼續與選擇這座充滿朝氣的城市為家的朋友們一同奮斗,為廣州的發展盡綿薄之力。作為一名科研與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將我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更好地服務社會,同時也希望能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更好地回饋社會。目前,我的學生中有十多位都扎根于廣州,也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生物醫藥、化學化工等行業的佼佼者,這是我一生努力最大的收獲。”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錕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李波、蘇俊杰、陳治家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