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價格爭議、虛假發貨、平臺營銷套路深等方面。
報告顯示,價格爭議集中在11月1日,與預售定金和尾款有關。一是不少準備付尾款的消費者發現疊加各種優惠后,預售價格可能并非最優惠。二是不同直播間的差價爭議、直播帶貨與直接下單的差價等爭議,其中,匡威、斐樂等預付定金后消費者反而多花錢成為典型。
在虛假發貨方面,11月1日開始,不少網友吐槽平臺物流信息不更新,客服機器人回復無法有效溝通。輿情持續增多并充分互動后,網友開始認為根本原因是商家虛假發貨,造成物流信息多日不再更新。其中,歐萊雅虛假發貨問題被點名。
在平臺營銷方面,預售期間,淘寶平臺喵糖活動引起吐槽。10月27日輿情信息量達到峰值,輿情反饋兩方面信息,均與“喵糖”有關。一是熱議喵糖崩了;二是吐槽喵糖活動套路深,玩家內卷,平臺收獲廣告價值。
對此,中消協建議,有關部門應從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著眼,持續強化對電商營銷促銷中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既要緊盯特定時間節點,又要嚴守平時日常。既要通過精準的制度設計與釋法賦權保證執法主體能夠及時出手,約束和推動電商促銷始終循著法治軌道,又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同頻互動,鼓勵網購消費者與新聞媒體當好監督最前哨,提醒并推動電商平臺與商家重視網絡口碑與市場聲譽。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