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地處廣州北部,全區221條行政村,農村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84%,作為廣州的農業農村大區,從化是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主陣地。過去五年,從化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全面振興開創新局面。
2020年農業總產值比2015年末增長27.9%;2020年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末增長61.25%;此外,過去五年,從化還創建了6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21條行政村達到省定干凈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標準,36條行政村打造成為特色精品村……
如今走進從化的鄉村,村村鋪通瀝青路,素雅民房傳出陣陣歡笑聲,田野里匯聚了豐收的潛能……一個個畫面印證了上述數據,也展現著從化鄉村振興的成果。
10月26日,廣州市從化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記者從從化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獲悉,聚焦“三農”發展,打造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將是從化區未來五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未來五年,從化將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構建都市型現代化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在全省、全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在農業方面,從化要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抓好品牌培育,深入實施“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花瓶子”“茶罐子”等工程;力爭每年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3個以上、培育“粵字號”農產品1-2個。推進廣藥集團荔枝產業“頭腦”總部建設,建成引領性的荔枝產業、研發、交易、展示中心,實現“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加強與廣建集團戰略合作,推動花卉集團總部落地,全力創建花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辦好廣州國際(流溪)花卉博覽會,將花卉產業打造成為都市現代農業標桿。
強化園區引領,加快柑橘、生豬、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鏈等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創建省級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基地。
發展智慧農業,扎實推進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縣建設,打造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開展蛋雞、生豬、水稻、荔枝等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培育“種業硅谷”;扶持生態循環農業、5G智慧農業等新業態發展,提升農業附加值。
加強設施建設,實施新一輪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規劃,到2025年建設灌渠150公里,力爭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全覆蓋。
農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農村方面,從化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高標準建設“百里流溪”美麗鄉村示范帶,建好流溪稻香、流溪溫泉、流溪佳荔等10條示范帶,打造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新高地;實施強鎮帶村工程,開展美麗圩鎮建設提質升級,打造太平、溫泉、良口、呂田、鰲頭、神崗等美麗圩鎮示范點。
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鄉村“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加強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全域推進“五大美麗”行動,開展“四小園”、美麗庭院和美麗村莊示范創建活動。
全面提升9個納入省級培育庫的特色小鎮,做精做強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推動“產、城、人、文、旅”融合發展。
農民: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
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在農民方面,從化要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提質增效行動,以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龍頭企業骨干、農業社會化服務能手等新一代青年為重點,加快形成與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力爭到2025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800人。
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羊城行動,落實覆蓋全體城鄉勞動者的技能培訓激勵政策。
政策:加大政策制度保障
此外,從化還要加大政策制度保障。用足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試點政策,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等,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等“5+1”試驗任務,建設特大城市近郊區城鄉融合發展典范。
用活財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農業補貼和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探索設立農業農村發展基金,撬動金融資本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增強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用好土地政策,國土空間規劃預留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規模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推行“點狀供地”。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不返貧。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鉆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韻樺 通訊員鄔影紅、鄺健華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