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因素推動延遲退休改革 準備好了嗎?

2021-08-18 14:33:37    來源:江西日報     

最近一段時間,我省召開多場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征求意見會,聽取不同行業(yè)、不同群體對延遲退休改革的意見建議。可見,延遲退休已進入實質性推行階段,改革方案呼之欲出,延遲退休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那么,為什么要延遲、我們如何理解這項改革?近日,記者采訪了江西財經大學教授余桔云。

多種因素推動延遲退休改革

“延遲退休改革關系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是一項十分重大而又非常敏感的公共政策。國家從2013年開始提出研究制定延遲退休年齡,經歷了8年的反復論證,決策很慎重。”余桔云說,我國現(xiàn)行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依據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勞動條件、用工方式等因素確定的。經過70多年經濟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政策實施的適宜土壤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人均預期壽命大大提高。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0歲左右,到2019年提高到了77.3歲,其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有必要根據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對退休年齡進行適當調整。

其次,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加重。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我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下降5.4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9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加、勞動人口比重下降,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需要未雨綢繆,及早應對。

第三,勞動力結構發(fā)生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2012年起開始出現(xiàn)下降,年均減少300萬人以上,并且減幅在擴大,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減少3500萬人,部分地區(qū)和行業(yè)招工難的就業(yè)結構性問題越來越突出。

第四,不利于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當前,新增勞動力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達到13.7年。勞動者開始工作的年齡相應不斷推后,在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工作年限縮短導致人力資本利用率降低。

余桔云說,“十四五”期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嚴峻的“窗口期”,就是1963年出生的嬰兒潮這一代人即將進入60歲,將對經濟社會帶來巨大影響。

統(tǒng)籌兼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tǒng)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如何理解?

余桔云解釋說,小步調整意味著延遲退休年齡是采取漸進式改革,不會“一步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彈性實施,即延遲退休不會搞“一刀切”,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擇提前退休的具體時間。分類推進則表明延遲退休要區(qū)分不同群體,不搞“齊步走”,兼顧到不同職業(yè)、崗位情況。統(tǒng)籌兼顧,意味著退休年齡改革不是“單打獨斗”,而是著眼于人口結構變化大趨勢下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協(xié)同推進。

延遲退休改革關系到全體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涉及社會安定團結、老年人勞動權益、企業(yè)用工、個人福利等宏觀、中觀、微觀多個層面,涉及面很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應當強化哪些配套政策和措施?

余桔云建議,需要分擔企業(yè)因延遲退休可能增加的用工成本,以彌補企業(yè)因改革導致的利益受損。比如:對延遲退休職工工資實行稅前雙倍扣除的稅收優(yōu)惠,根據延遲退休職工的數量直接補貼用人單位。為避免延遲退休削弱家庭照料能力,影響政策間的協(xié)同性,建議調整勞動就業(yè)相關法規(guī),明確家庭照料假,如果是帶薪假,規(guī)定企業(yè)支出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或社保費減免政策;調整生育保險政策,規(guī)定父親假,明確假期成本分擔機制。此外,老年職業(yè)教育、職業(yè)介紹相關服務也要匹配推進。

延遲退休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政策調整,只有統(tǒng)籌兼顧,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確保延遲退休改革平穩(wěn)落地、順利實施。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lián)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