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818”諧音“發一發”的契機,國內多家券商、銀行和第三方平臺近期紛紛推出8月18日理財節活動,直播互動、搶紅包等福利吸引了很多投資者關注。在“買買買”的喧囂中,針對很多熱門投資話題,業內人士提示:近期理財市場有新變化,金融機構應當在普及財商教育中警醒風險,讓人們不要盲從、理性投資。
要有止損止盈投資心理
連日來,市民陳先生通過券商App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參與理財節活動,與專業理財人士互動后,他不斷被動員趕緊出手買股票或者基金。而陳先生表示,看到近日基金市場震蕩加劇,心里沒底。他有點困惑地告訴記者:“活動里的專家讓投資者買買買,讓我們看清‘長期賽道’板塊的潛力??晌覀兤胀ㄈ瞬恢涝撋稌r候賣,買完之后被套怎么辦?”
和陳先生有相同苦惱的股民和基民近期有不少。據了解,今年以來,證券市場新能源板塊走勢強勁,吸引了新老基金積極追“新”。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板塊的過熱苗頭不容忽視,資金對熱門板塊的持倉集中度和相似度過高,且新能源估值已較高,市場有很大的調整風險。普通人不宜盲目追漲新能源板塊股票或新能源基金。其他板塊也有突發情況,并不好預測。所謂“小跌小買、大跌大買”的說法根本沒有科學性,到頭來恐怕只是讓金融商家賺了手續費。普通人一定要有止損和止盈的投資心理,達到自己的目標價位后,要果斷離場。
再次強調信托產品風險
同期,多家媒體披露國內大型股份制銀行代銷信托違約的新聞,也引發了市場擔憂。信托理財產品因其收益率高于銀行自有的理財產品而受到追捧。盡管很多信托產品通過銀行代銷,但銀行只代銷信托產品,并不對產品本身的償付風險負責。
業內人士指出,自資管新規公布以來,信托行業風險不斷顯現。媒體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信托行業共發生134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高達572億元。信托產品違約依舊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工商企業領域。
曾有少數小銀行和第三方理財平臺違規將起點為數百萬元的信托計劃拆分,賣給與信托產品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中小投資者,這其中的風險更大。信托產品之所以專戶理財、信托投資起點較高,主要原因是高凈值人群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隨著業內預計今年下半年信托違約金額及數量可能會小幅增加,業內提示:有購買資格的高凈值投資者,首選實力雄厚或經營穩健的信托公司;中小投資者一定不要被所謂的高收益誘惑,去購買被拆分銷售的信托產品。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