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還在繼續進行中,詐騙分子又來趁機蹭“熱度”。在對近期詐騙警情進行匯總后,天津警方總結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炮制出的新型網絡詐騙“套路”,希望以案為鑒,幫助市民擦亮眼睛謹防“中招”。
目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詐騙案例包括──
有市民報警反映一些社交軟件群里出現“快速出核酸檢測結果,加急最快半個小時”“家里也能做核酸檢測”等信息,只要額外付費便能做快速核酸檢測。
市民張某通過廣告添加“老中醫”“專家”微信,在線問診后被推薦購買“特效藥”,并稱可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新冠肺炎,其購買后服用發現并無效果,方知被騙,損失共計5000余元。經相關部門鑒定,所謂“特效藥”為代用茶等保健品,無相關治療功效。
某小學老師向警方反映,有人冒充她混進其班級家長群,以紅包方式收取疫苗接種費,其發現時已有多名家長被騙。
市民李某報警稱,有人以其網購的物品因疫情原因不能配送為由,要對李某進行理賠,沒想到按照對方操作后,李某被騙手機銀行轉賬70000余元。
王某通過微博認識一名網友,打算購買其二手電腦,隨后,對方以河南疫情,賬戶凍結等為由讓其轉賬,結果發現被騙,損失3000余元。
曾女士更是接到了“警方”的電話,稱其涉嫌販賣新冠疫苗,為了證明清白,在添加對方為QQ好友后,20000余元錢財不翼而飛。
“天上不會掉餡餅,雖然騙子的行騙招數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定會誘導大家填寫銀行卡號碼、密碼、手機驗證碼等。”我市反詐民警再次提醒市民,收到含有不明鏈接的手機短信,千萬不要隨意點擊,一定要通過電話或其他聊天工具進行核實確認,切勿貿然匯款;新冠疫苗接種,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收費均為詐騙;核酸檢驗報告一定要在經衛健部門認證具備資質的醫院進行檢測,不要輕信他人所謂的“快速通道”;購買藥品、保健品要選正規渠道,切勿相信以個人名義、非正規渠道組織售賣,一旦受騙應立即報警,及時挽回自己的財產損失,防止不法分子再去欺騙他人。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