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擊法槌就能觀看動畫,“旁聽”生態環境典型案件;給魚類卡片涂色,通過技術處理可立即“放流”到“長江”……2月14日下午,江蘇省首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館正式啟用。該館位于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內,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正式開館前對其進行了探訪。
該館是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共建項目,由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玄武區人民法院、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共同建設。展館位于紅山動物園大壯觀閣內,共兩層,分為司法保護區、互動實踐區和成果展示區三部分,展示了江蘇法院審結的10起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案件,科普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知識,闡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為參觀人群提供沉浸式體驗。
中華鱘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因數量稀少且難以人工繁殖,目前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展館在進門后用一面墻的位置介紹了長江第二法庭審理的一起非法捕撈中華鱘案件。在觀眾的頭頂上方,是一處非法捕撈場景的3D模型,直觀展現了中華鱘與其他魚類被網困住的情景,右側墻上展示了非法捕撈工具“絕戶網”。現場播放的動畫介紹了國家實施長江十年禁捕政策和該項政策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青蛙是一種并不少見的動物,但捕撈到一定數量也將構成犯罪。展館用圖文科普了青蛙作為“三有動物”的相關知識,在“卷宗啟動器”上按下手掌,觀眾可觀看《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新說,了解一起非法捕撈“三有動物”青蛙的刑事案件。
展館二樓突出了互動功能。“小小檢查室”模擬了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展示不同小動物被收容、救助的過程,一共設置了三種動物和三個場景過程可供選擇。“增殖放流”互動游戲區用圖文介紹了魚類增殖放流的種類和要求,小動物放歸自然的條件。小朋友可以用設備掃描自己涂色的魚類或動物卡片,將其“放流”到“長江”,最終效果投影至墻面。
據介紹,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館啟動后將對游客免費開放,預計年參觀人數將達到10萬人次左右。
在啟動儀式上,江蘇高院還向省市人大代表、中小學校師生代表、自然保護志愿者代表、社區群眾代表等人員贈送了新書《以案釋法·漫畫生物多樣性保護》。該書由江蘇高院出版,南京環資法庭編寫,選取了江蘇法院審結的25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每個案例分為漫畫案情、法官說法以及科普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三部分,呈現了江蘇法院司法護航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舉措及成效,向大眾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校對?蘇云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