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羽鵜鶘還在!你們看,它們正在淺灘中覓食呢。”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興奮地說。9日,該管理局正在開展第十三次越冬鳥類專項調查,工作人員通過望遠鏡又一次看到了卷羽鵜鶘的身影。這說明,時隔6年現身的這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留在沉湖度過了整個冬天。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成常客
2021年10月23日,觀鳥愛好者在沉湖國際重要濕地發現了2只卷羽鵜鶘,立刻刷屏了武漢愛鳥人的朋友圈。2021年12月,2只變5只,周邊的其他同伴也被沉湖的生態吸引而來。本報記者了解到,這種全身灰白大型鳥兒在全球僅有2萬只左右,在中國多半分布在沿海一帶,在武漢十分罕見。“上一次在武漢看見卷羽鵜鶘,是2015年在沉湖。這是它們時隔6年后再次出現。”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說。
顏軍介紹,讓人高興的不止有卷羽鵜鶘留下過冬,通過觀察,他們發現剛剛過去的冬天,沉湖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數量大幅“擴軍”。東方白鸛往年只有一兩只,今年種群數量高達二十多只,更容易觀測到了;2021年11月,22只黑鸛被觀測到,打破了沉湖國際重要濕地黑鸛最大種群的新紀錄……此外,還有青頭潛鴨、烏雕、黃胸鹀、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相繼被觀察到,驚喜連連。
2022年1月冬候鳥總數達8.5萬只
“近幾年來,沉湖的冬候鳥數量每年都在穩步增長!”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高興地說,2020年元月是6萬只,2021年元月是7.72萬只,2022年元月達到8.5萬只。
為什么候鳥數量主要看元月?馮江解釋,每年10—12月,各種鴨科、鶴科、鷗科以及猛禽陸續抵達沉湖,來年2—3月又陸續離開,只有1月的數量是最穩定準確的。
鳥兒們的“投票”,正是對生態的最大的認可。近年來,隨著沉湖退養還湖、生態修復等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陸續開展,沉湖的生態環境逐步提升。“鳥兒們的食物十分豐富。”馮江說,水里的魚蝦,灘涂里的底棲動物,草地上的植物、種子,濕地生態補償實施后,周邊農田里的農作物它們也能放心吃。
13次專項調查讓鳥兒安全過冬
沉湖國際重要濕地是候鳥遷徙通道——東亞至澳大利西亞的重要驛站。為準確掌握候鳥南遷數據,2021年9月29日,沉湖濕地保護管理局開啟了為期6個月的冬季候鳥專項調查。平均每月進行3次調查。截至2月11日,一共開展了13次調查。
通過跟蹤監測候鳥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不僅能夠為今后的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在巡查的過程中,還能掌握鳥類生存受干擾、受威脅的因素,及時嚴厲打擊破壞濕地資源行為,為候鳥遷徙提供安全保障。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