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2月14日訊(通訊員 王運喜 張元穩 記者 劉瀏)“如今再也不是白天人盯路,晚上路‘叮’人的樣子了!”出門到菜市場買菜的李師傅驚喜地發現,嶄新、平整、順暢的人行步道一改以往坑坑洼洼、到處都是“崴腳坑”的模樣。2021年11月,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檢察院檢察服務中心窗口陸續收到群眾反映,轄區谷陽中大道、勤政路、龍山路等路段人行步道出現地磚翹起、破裂、缺失等道路損壞問題,經常發生人員絆倒、崴傷等路“叮”人情況,影響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
該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收到轉交線索后,隨即派員到現場調查核實。市民王先生稱,人行道地磚塌陷翹起,行人走在上面會涌出水來濺在腳上,很令人心煩,稍有不慎還可能摔倒受傷;此外,部分地段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易出現積水,希望相關部門及時整改修復。
辦案人員粗略統計,龍山路青山路到九華山南路段短短一百余米的人行道就有二十幾處破損、松動,“傷痕”面積小的約一平方米,大的則有近十平方米。路邊經營水果的商鋪老板王女士說,“人行道壞成這樣影響市民出行,對店鋪的生意也有影響。”
該院深入走訪調查發現,人行道地磚出現破損、松動、缺失、皸裂等問題,一方面是由于有些路段人行道建成多年,修繕維護不及時,造成地磚破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機動車輛違規停放碾壓,使得人行道地磚“不堪重負”。
“要想辦好該案,讓群眾真正滿意,就要從根源解決問題”,案件討論會上,辦案人員形成一致意見,向監管單位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對全區路段開展排查,對存在問題路段進行整治。
2021年11月29日,丹徒區城市管理局收到建議書后,針對問題對轄區“傷痕”道路開展“美容”專項整治行動。2022年1月26日,該局函復檢察機關,已經對轄區內勤政路、龍山路、瑞山路、谷陽大道等4條城區主要人行道采取逐路逐處排查,進行全面修復,此次修復面積共計1480余平方米,修復類型多樣,包括面包磚、廣場磚、火燒板以及大理石等,在春節前將排查出的250余處問題路段全面整治到位。
由城區到農村,由道路美化到綠化、凈化、亮化。據介紹,該監管單位還以此次人行步道專項整治為契機,對全區所有道路進行提檔升級。“現在的道路路況更好啦,道路更寬、更美,道路兩側還有護欄,人行、騎電動車都很安全,政府又為群眾做了件大好事!”一村民豎起大拇指對前來回訪的檢察機關辦案人員說。據介紹,截至目前,全區提檔升級交通道路共計406公里,全區農村道路管理、養護里程約968公里。
“靠邊停一下,出示行車證、駕駛證。”與此同時,在檢察機關的主導下,區公路管理部門還與公安部門聯合開展了超載超限治理,對破壞交通道路的超限車輛進行攔截處理;在急彎、臨水、臨崖等特殊路段,設置了防護措施、增設了安全標志等,道路交通安全系數顯著提高,出行路真正成為丹徒群眾心中的“幸福路”“惠民路”“連心路”。
校對?蘇云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