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在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這些天的語言服務經歷,史恭煜把自己的感想總結起來就是:“我也確實是長見識了。”
“那天張家口還下著雪,我看有兩個西方記者在外面等了很久的車,就說要給他們接點熱水。結果你猜怎么著,其中一個記者笑著給我展示了他的大保溫杯,”他用手比劃著,“保溫杯那么大,比我奶奶家的暖瓶都大。我看很多文章說外國人不喜歡喝熱水,看來也不全是這樣嘛。”
史恭煜正在提供語言服務。
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有百分之八十的記者來自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這里的語言服務志愿者們遇到外媒的機會非常多。不光是史恭煜,每個語言服務志愿者都有一些新奇的經歷。
陸瑤曾經遇到過一個日本記者,當問到他“where are you from(英語)”時,這位記者卻回了一句“Japonais(法語)”。
“原來他聽得懂英文,卻只會說日語和法語,”陸瑤開玩笑說,“一般不都是英語說得好嗎?沒想到他不會說英語,法語發音倒是挺標準的。”
陸瑤為大巴車上的媒體記者服務。
這些語言服務志愿者是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人數最多的志愿者團隊,總計24人。因此,除了常規的語言服務,他們也經常去其他業務領域幫忙,比如交通、防疫、注冊等。
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語言服務志愿者團隊。
有一次,范怡秋遇到了三位因急事要離開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的芬蘭記者。因為一些原因,他們無法和自己的車輛對接,場館內又沒有領域負責這種車輛。情急之下她只好一邊安撫記者,一邊聯系他們申請的司機,一邊囑托同學尋找相關負責人。回憶起這件事,她說:“我是當時唯一一個和他們有直接交流的人,他們大包小包坐在那里等了好久都沒人理他們,所以我覺得我無論如何都得幫忙。”
雖然也有人覺得她多管閑事,“但是(語言服務經理)孫曙光老師表揚我了,她說這些外國人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如果沒有能和他們交流的人的幫助,那才真的是舉步維艱了。聽到孫老師的話,我就覺得我做的是對的。”
范怡秋為芬蘭記者提供語言服務。
經過這件事情,范怡秋改變了對語言服務的看法:“我原本以為我們語言服務志愿者只起到翻譯的作用,但現在看來不僅是這樣。通過直接的語言溝通和服務,能傳達出我們的人情味。為遠道而來的朋友帶來溫暖和幫助。”
范怡秋覺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疫情當下,口罩可以阻擋病毒,卻阻擋不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語言服務是語言的橋梁,也應該是感情溝通的橋梁。史恭煜爽朗地笑著說:“怎么說呢,我感覺還挺有成就感的,尤其是在幫他們解決了一些事情,他們向你道謝的時候。”
(圖文/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