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連續三年在防控一線過年

2022-02-14 09:04:0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新冠病毒不會因為節假日而“歇息”。在新春里,廣州的疾控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分晝夜,日夜辛勞,毅然堅守在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線,用責任和辛勞默默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其中的不少人已是連續第三年在防控一線過年。

疾控實驗室里“一錘定音”,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快準穩”

剛剛過去的除夕,是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部副主任技師伍業健在崗位上過的第三個年了。上一年的除夕,他也是在實驗室里迎來零點的鐘聲。2020年,廣州剛開始抗疫不久,大年初一他上班,從早上8時到晚上8時,當時身體還不適應穿著如此高級別的防護服長時間工作的狀態,交班后他直接在辦公室睡到了年初二。

目前在廣州,無論是入境人員還是本土人員的新冠病毒核酸初篩結果異常,都需要經過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復核才能最終確認結果,可謂是“一錘定音”。28名負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工作人員分為數個檢測組,一班次12小時,全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間斷地接收、檢驗各醫療機構送來復核的標本。

伍業健介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并不是許多人想象中“把標本取出來,放到檢驗設備里等結果”那么簡單,而是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才能同時做到“快、準、穩”——安全、迅速、準確。因此,每個實驗步驟都需要最少兩人搭檔,承擔“雙保險”的作用。

伍業健(圖左)和搭檔

接收到標本后,實驗室工作人員首先要檢查標本外包裝是否符合密封要求、核對系統中的編號是否一致,然后轉移到P2實驗室里的生物安全柜,在那里進行前處理。“來到我們實驗室的標本都已是初篩結果異常的,對人、環境、其他標本的安全都有很高的潛在風險。我們每一項操作都需要十分謹慎,避免對人和環境造成風險以及標本間的交叉污染。”就拿最簡單的開蓋這個動作來說,需要由其中一名實驗員用兩手打開一支標本管,單手開蓋或同時兼顧其他操作是絕對禁止的,由另一名工作人員使用移液槍,吸取標本滴入核酸提取試劑中。

“由于各種原因,初篩結果有可能會出現誤差。我們這里是最后把關,所以要保證結果100%可靠。”伍業健說,加樣這個操作對準確性很關鍵,兩人要一起緊盯:“試劑板不過成人手掌大,上面是96個一模一樣、排列密集的透明孔,每個孔只會滴入200微升的標本,萬一哪一個孔加多了一份或者漏加了,肉眼上分辨不出,但就可能導致結果誤報,直接影響到管控措施的精準性和整個疫情防控的大局。”

隨后,他們會將核酸提取板放入核酸提取儀反應40分鐘左右,才能獲得標本中的核酸。期間,他們需要更換防護服、配置PCR反應試劑,再到另一間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柜,把提取到的核酸吸取5微升加入剛剛配置好的0.1毫升PCR反應管中,面對一個個小孔同樣要集中精神,再到第三間實驗室放入熒光PCR儀進行PCR反應。一連串的操作后,這才進入了一輪檢查中的“等結果”階段。到跑完反應了,讀圖譜看結果的時候也考經驗。由于試劑、實驗方法等原因,檢測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典型的結果圖譜,需要仔細研究,有時還需要馬上重做,以確保結果100%可靠、不存在可疑情況。

隨著境外疫情進入又一輪高峰,進入1月后,廣州發現的境外輸入的感染者明顯增加,常常上一批標本剛剛上機,又有另一批待復核的標本來到,還沒歇口氣就又要重新一輪上述的循環,“每次想著做完這批就去脫掉防護服、喝口水,但標本一批一批到,做著做著又幾個小時過去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懈怠:“疫情就是命令,要和病毒賽跑,就不允許我們出現差錯而重做實驗,也不允許因為趕時間而出風險。”

伍業健坦言,壓力最大的當屬本土人員中出現初篩結果異常的情況。從醫療機構通報初篩結果異常開始,疾控部門的流調工作隊便會立即出發,追蹤密接、次密人員,管控重點場所。同時,初篩的原始標本以及重采標本會立即被送往市疾控實驗室接受復核,假如復核確認為陽性,意味著又是一場戰“疫”,“怎么跑在病毒面前,我們有多快能出結果很重要。”伍業健說,這種情況下,每一環節都要掐著表,精確到分鐘,“工作群里會一直在通報:原始標本幾點幾分會到疾控中心,我們幾點幾分開始上機、預計幾點幾分會出結果;幾點幾分重采標本,幾點幾分會到達中心……有時候處理完原始標本后,通知說重采樣馬上就到了,接著密接、環境標本陸陸續續就來了。”疫情發生至今,伍業健已經連續上了兩年的夜班,經歷過許多個最終復核、重采結果顯示均為陰性的緊張忙碌的通宵。當太陽照常升起,城市逐漸醒來,晨起的人們如常上班上學,甚至不會覺察前一夜里發生過什么。

給病人醫病醫心,自家女兒生病卻完全幫不上忙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是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也是國內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數量最多、病例種類最全的醫院。據悉,春節期間,市八醫院1000多名職工都堅守崗位,43歲的隔離三區護士長吳紹英就是其中一員。

“這已是我第三次在醫院過春節了。”吳紹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春節這種中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想家是肯定的。我們特別理解病人想回家的心情,為了安撫他們,我們早早就在病區貼上春聯、福字,掛上彩燈;年三十,我們一起吃水果、糖,一起守歲;大年初一,我們還給病人派利是,送上我們親手制作的賀卡,寫上祝福……”吳紹英說,病人們收到利是都特別開心,有一名外籍友人還幽默地表示,這是他來到中國賺到的第一筆錢。

吳紹英協助上呼吸機

“我們的工作除了基礎護理外,還要進行專科護理,病人的吃喝拉撒全部都要我們負責。有些病人有些焦慮,此時不僅要醫身,更要醫心。”吳紹英說,查房的時候跟病人一聊就是三四個小時是常事。病人中有一位40來歲的梁先生(化名),春節前從日本回來探望生病的母親,因為不能及時見到母親,很有情緒,治療上也比較不配合,“為此護士們一直安撫他,年初一專門送給他一張特制的賀卡,把想跟他說的心里話都寫在上面:從他哪一天進入病房,來的時候是什么狀況,到現在病情怎樣,我們一共接觸了多少天等等全部寫在上面,希望大家彼此珍惜,也希望梁先生能好好治療,爭取早日回家見母親。梁先生看到賀卡后非常感動,開始積極配合治療,病情很快好轉。”

吳紹英指導重癥患者床上做踝泵運動

吳紹英檢查保潔工作

遇到這樣的案例,吳紹英也會想到自己的家人。“說不想家是假的,今年又是我老公帶著兩個孩子過年。正月初五那天,我大女兒急性胃腸炎發作,老公要看著小的,大女兒凌晨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取藥補液,我覺得特別心酸愧疚。我自己本來就是醫護人員,治病救人,輪到自己女兒卻什么忙都幫不上她。但轉念一想,我們不上誰上呢,舍小家顧大家,共同抗疫,疫情才能盡快結束。真心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啊,明年大家都能回家過個團圓年。”吳紹英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伍仞、張青梅 通訊員:穗衛健宣、穗疾控、劉琪莎

圖/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