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通過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這只“巨手”,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系統修復治理環境,引導升級特色產業,讓鄉村環境更美、產業更興。日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仙桃、大冶等一批試點縣市探訪。
整治田水路林村,破解發展瓶頸
經過多年發展,許多農村仍保留著傳統形態,存在耕地保護利用碎片化、村莊建設無序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散亂、生態環境退化等問題。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建設用地指標不足,一些項目落地難,不利于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為破解發展瓶頸,2018年黨中央提出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后,湖北迅速在仙桃、嘉魚等地啟動試點。2019年,湖北出臺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的意見,成為繼浙江之后全國第二個由省政府發文部署的省份。2020年,湖北全面啟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工作,試點項目46個,覆蓋村莊310個,總規模310.7萬畝,投資估算300多億元。
國土整治,規劃先行。我省迅速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和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規劃,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
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2020年初,省自然資源廳與省農發行、省長投集團簽訂全域國土綜合整治三方合作協議,構建“政府把方向、銀行保資金、企業管建設”的合作機制。未來5年,省農發行提供1000億元融資支持。省長投集團充分發揮投融資、產業導入等優勢,全面參與項目建設。目前,“政銀企”合作進展良好,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183.3億元。
先行先試打造新樣本。圍繞生態保護修復、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等特點,我省選擇一批項目先行先試。蔡甸項目,比照上海建設武漢郊野公園;襄州項目,引進正大集團推進農業產業化,打造茅臺有機小麥基地……
全省統籌、多點推進,各試點縣市根據資源稟賦,八仙過海,探索各具特色的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路徑。
系統保護修復生態,刷新鄉村顏值
公安縣最大湖泊天露湖,曾因掠奪式生產和湖泊投肥養殖,造成水環境惡化,沿湖村莊臟亂差。2018年,孟家溪鎮青龍、雙湖等4個村及天露湖被納入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后,一場修復生態、綜合整治戰役由此打響。
截污治污,修復水體,新建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19座村灣微型污水處理廠;平整土地,拆除廢棄宅基地、豬舍鴨舍,復墾成耕地;修復湖泊岸線,種植水生植物,恢復濕地功能;整治村莊環境,扮靚庭院,修舊如舊,承載鄉愁。
走進如今的孟家溪鎮,湖光瀲滟,野鴨歡騰。公安縣土地修復中心主任鄒先柱介紹,整治后天露湖水質從Ⅳ類提升到Ⅲ類,逐漸成為鳥類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明顯提升,納入整治的4個村莊一躍成為濱水新村。
大冶是我國老工礦生產基地。礦業的開采,也帶來山體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災害多發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大冶市還地橋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啟動后,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削坡、掛網、噴土、種草……占地400多畝的秀山、300多畝的屏山被一點點“美顏”,成為生態公園。20多個石灰窯,該拆的拆除,可修復的修復,作為生態教育基地。
挖掘特色導入產業,做強縣域經濟
10月25日,仙桃市高新區全康智能家電項目正在抓緊推進。不久,仙桃產的小米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將從這里走向全國。
仙桃搶抓小米在漢設立總部契機,在仙桃市高新區建設智能制造產業綜合體,首期項目規劃占地1000畝,瞄準小米產業鏈進行招商。2020年4月,成功引進東莞全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
全康智能家電只是仙桃新型產業項目中的一個。2020年,小米生態鏈企業、香舍菲爾服裝等22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21億元。
地處江漢平原的仙桃,建設用地指標緊張。“依托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新增建設用地,有效保障了新型產業項目的落地。”仙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借全域國土綜合整治之機,全省一批鄉鎮立足特色和資源優勢,形成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鎮。
地處黃石臨空經濟區核心承載區的大冶市還地橋鎮,通過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騰出發展空間,打造高端制造區、智能物流區,成為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和對接光谷科創大走廊的橋頭堡。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還為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奠定基礎。公安縣引入天露湖生態農業公司,流轉孟家溪鎮青山村的土地,發展現代農業。
“去年種植生態有機稻3000多畝,產值1000多萬元。”公司副總經理王開國說,施的是有機肥,殺蟲用太陽能滅蟲燈,有機稻米6元一斤。公司種植的160畝陽光玫瑰葡萄,年產值也達300多萬元。
現代農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村民致富。過去,青山村負債200多萬元,通過新增耕地承包、產業分紅,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0萬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