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調查:與老年父母同住,心有余而力不足?

2021-10-14 23:03:22    來源:大洋網    

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睦的家庭關系是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基石。重陽節來臨,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近期開展一個老年父母與子女間家庭關系專項民調,反映當前老年父母與子女間的家庭關系、照顧老年父母的情況。

調查分析發現,家中老年人是否自理的情況,會使家庭關系評價存在差異。家中老年人屬于完全、基本自理的受訪者認為老年父母與子女間家庭關系好的比例更多。

受訪者普遍認為老年父母與子女間家庭關系融洽

調查顯示,接近九成受訪者認為老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關系“融洽”和“比較融洽”(以下簡稱為“家庭關系好”),為89%。其中,60歲以下的子女受訪者(以下簡稱“子女輩人群”)認為與老年父母家庭關系好的比例超過九成,為92%;60歲以上的老年父母受訪者(以下簡稱“父母輩人群”)認為與子女家庭關系好的比例亦有85%(見圖1)。

社會上有著“相見好,同住難”的傳統說法,認為子女成年后與父母同住,容易產生不和,進而影響老年父母與子女間的家庭關系。但據本次調查顯示,廣州老年父母與子女較少存在此情況,雙方無論是長期、偶爾或者不在一起同住,均認為老年父母與子女間家庭關系好,比例接近或超過九成,分別為91%、87%和88%(見圖2)。

進一步分析發現,家中老年人是否自理的情況,會使家庭關系評價存在差異。家中老年人屬于完全、基本自理的受訪者認為老年父母與子女間家庭關系好的比例接近九成,為89%;但家中有失能老年人的受訪者,該比例為73%,兩者相差16個百分點。

大多數子女輩人群“愿意”與父母同住

調查顯示,子女輩人群表示“愿意”與老年父母同住的比例接近八成,有78%;但父母輩人群表示子女“愿意”與自己同住的比例在六成以下,為58%(見圖3),兩者相差20個百分點。

進一步分析發現,“愿意”和父母同住的子女輩人群中,表示目前實際上與父母“長期一起居住”的比例剛過六成,為62%,有13%的人只是“偶爾一起居住”,還有25%的人“不同住”。

家中老年人患有嚴重疾病、難以自理的情況,雖然對老年父母和子女間的家庭關系評價有影響,但不影響子女與父母同住、照顧父母。調查顯示,家中老年人無論是自理的,還是存在不同程度失能的,均有五成子女輩人群事實上與老年父母“長期一起居住”,無明顯差異。表明在老年父母有病痛、不能自理時,很多子女事實上仍會與父母一起居住,盡力照顧父母。

多數子女表示照顧老年父母存在困難

調查顯示,子女輩人群表示照顧老年父母有困難的有72%,父母輩人群表示子女照顧自己有困難的比例為57%,雖然較子女輩人群低了15個百分點,但在父母輩人群看來,子女照顧自己有困難仍是主流看法。

進一步分析發現,表示存在困難的子女輩人群認為困難主要是“沒時間照顧”,為66%;其次是“缺乏專業護理知識”和“經濟壓力大”,分別有54%和50%,再次是認為存在“有代溝,難溝通”,比例接近三成,有29%。從父母輩人群的角度看具體困難,認為子女“沒時間照顧”的人最多,有70%,其次是認為子女“經濟壓力大”,有46%。與子女輩人群看法不同的是,父母輩人群認為子女“缺乏專業護理知識”和“有代溝,難溝通”的比例分別為33%和17%(見表1),與子女輩人群相比低了21和12個百分點。

分析發現,獨生子女在照顧老年父母方面壓力更大。表示照顧老年父母有困難的獨生子女受訪者中,表示“沒時間照顧”和“經濟壓力大”的比例分別多至74%和59%,較非獨生子女受訪者均明顯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獨生子女一代開始陸續步入中年,需要贍養、照顧多名老年人,壓力倍增,傳統兒女照顧父母的養老模式將難以為繼;而養老院的床位目前仍是“一床難求”,難以滿足當前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市民迫切需要一個家庭養老與社會化為老服務共存的新模式。由此,廣大市民普遍期望政府能夠加快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表示“贊成”政府在每個街鎮建立一個一站式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人高達96%。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龍錕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