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展館布置一新,迎八方來客。 (@視覺中國)
廣州企業駛來無人駕駛小巴,順德企業帶來全屋智能家電,江門企業展出綠色能源產品……首次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的廣交會,正在書寫一份“雙循環”新主題的答卷。
在此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必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廣交會也迎來新使命,不僅大力推進大灣區城市和企業聯通互動,而且在深層次幫助大灣區企業“穩產業、補短板,強長板、促轉型”,為完善大灣區的產業鏈提供新支撐,全力打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市場大門。
迎八方來客,聚天下商賈。一幅“大灣區聯動打開雙循環”的恢宏圖景正在廣州徐徐展開,為大灣區這片經貿熱土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借力廣交會
大灣區企業攜手起飛
“廣交會未正式開幕就先簽單!公司近日已經提早簽訂成交額逾百萬元的沙特出口訂單?!睆V州本土企業虎頭公司有關負責人興奮地告知記者企業借力廣交會談妥生意的好消息。“93歲”的虎頭公司通過廣交會平臺煥發老品牌新活力,產品目前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非洲部分國家市場占有率達到50%~75%,年銷售干電池超過60億只,雄踞中國電池行業之首。
以虎頭公司為代表的廣交會參展商們充滿期待,從他們接受采訪時的興奮就可見一斑——他們更多地看到了雙循環和大灣區聯動帶來的新機。特別是本屆廣交會首次嘗試線上線下融合辦展的消息一出,人心振奮,大灣區各城市、各企業聞令而動、厲兵秣馬。自動駕駛智能出行公司文遠知行首次攜無人駕駛小巴參展;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在本屆廣交會線上線下融合參展,積極擁抱數字化新變化,在云端搭建虛擬展廳,3D展示、直播間輪番上陣……
企業紛至沓來,看中的正是廣交會的輻射力和新商機。
“廣交會世界級的影響力和世界級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廣交會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各企業的展示、交流、招商的集中窗口,匯集大灣區的精華,集聚大灣區的力量?!睆V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鄧江年說。
65年來,眾多大灣區企業與廣交會平臺共成長,借助這一國際化平臺走向世界。來自中山的廣東格美淇電器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拔覀児镜耐赓Q業務發展與廣交會平臺密不可分?!痹摴竞M鉅I銷中心總經理施穎說。在外貿出口業務的初創期,格美淇面臨著預算不足、目標市場較少、開拓市場手段單一等問題。通過參加廣交會,公司得以迅速對接各個市場的客戶。
如今,格美淇為大灣區其他城市尤其是澳門的客戶提供服務超過15年?!敖Y合當前全球各主要市場處于疫情恢復不同階段的情況,我們將為用戶們帶來主打‘健康洗浴’的新一代熱水器產品,期待廣交會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合作契機,拉動國內銷售?!?/p>
產業“經脈”暢通
大灣區城市合作升級
當前,大灣區11城間互動交流日益密切,城市發展“經脈”通暢、企業成長“大道”通達——企業間的產業合作和貿易聯動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共贏最生動的詮釋。
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突破千億元,于廣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多個城市建立半導體顯示生產線、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在香港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在大灣區內密布毛細血管般的銷售網絡……TCL、格蘭仕這樣的大型企業已然形成在大灣區布局的常態,這是“9+2”城市聯動發展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之初,港澳地區與珠三角在產業轉移中曾形成“前店后廠”的發展模式。而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的整體升級,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合作模式已然發生改變。哪里有資源、哪里有優勢,企業的布局就伸向哪里,而且在大灣區內集成豐富的生產、研發資源,不斷壯大發展。
在當今的全球貿易的產業鏈條中,粵港澳大灣區的地位有多重要?其中,香港、廣州、深圳已是國際外貿網絡的重要節點城市,而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等則是外貿商品重要的制造基地。“大灣區各個城市在國際貿易鏈中各負其責、各取其長、互相合作?!编嚱赀@樣表示。
企業主動作為,各城相合發力。隨著各企業在灣區的布局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協同效應日益凸顯。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群……代表國內最高水準產業集群“國家隊”在粵港澳大灣區先后涌現。由這股“合力”打造的優越營商環境,給企業帶來了諸多發展的新機。
在過去一兩年間,雖然受疫情影響,原有的國際商貿分工格局被打破、貿易環境發生變化,再加上原材料上漲、匯率變化等因素帶來的壓力,眾多大灣區企業在出口和產業鏈完善方面面臨挑戰,但于大灣區企業而言,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機會和痛點并存。
面對新挑戰,企業要如何更好把握新機遇,積極促進出口轉內銷并補齊完整產業鏈?為解決這些問題,廣交會和粵港澳大灣區給出了一份新的方案。
外貿參展商
遨游內銷“新藍?!?/strong>
出口轉內銷早已不是外貿業界的“新話題”,但本屆廣交會卻給這一“老話題”帶來了“新注解”。
盡管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仍不牢固,但我國消費市場仍然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今年上半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1至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8.1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對于廣交會的外貿參展商來說,一個內銷市場“新藍?!币呀浉‖F。
在此背景下,歷經65年成長的廣交會首次向境內采購商開放邀請,且線下展以邀請境內采購商為主。這一新舉措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截至10月12日晚,廣東全省已落實注冊采購商超過14萬人,名創優品、蘇寧易購、網易嚴選、華潤萬家、棒谷科技等大型境內采購商均在列。
“廣交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新時代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名創優品發現挖掘優質供應商的重要渠道?!睆V州本土企業名創優品耕耘至今,始終保持穩定加速的全球拓店步伐,匹配對應高變通率、高靈活性的柔性生產型供應鏈。
據名創優品有關負責人介紹,名創優品在本屆廣交會活動上會更多關注對接電子家電產品、家居用品、日用消費品、文具玩具寵物產品、Party節慶產品。希望通過參展與預匹配的參展企業面對面溝通商貿需求,借助名創優品覆蓋全球99個國家4749家門店的渠道能力,與供應商共同開發“高顏值、高品質、高頻率”的生活好物,賦能搭建優質的生態供應鏈體系,將更多符合國內需求的產品轉向內銷市場,實現企業更健康發展。
對境內采購商的開放,讓不少外貿企業對廣交會有了新期待。
“疫情之前,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國外市場,經過疫情,我們明顯感覺到市場已發生轉變,便開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思美科技總經理姚紅定自信表示,“希望明年國內外市場可以各占一半,今后國內市場空間還會更大一些。”據介紹,惠州市思美科技有限公司是廣交會的???,經過近兩年努力,今年該企業國內市場占比已達到40%。而本屆廣交會,恰恰成為思美科技展示內銷產品的一個重要窗口。
中山市商務局將在廣交會上舉辦產業推介會,眾多企業將在會上向大灣區內外推介家電、燈飾和花木等優勢產品。主營電飯煲等廚房小家電的廣東伊萊特電器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其自2002年成立當年就參加廣交會,期期不落?!霸诰€上廣交會,我們接觸到的客戶遍布海內外,而且借力‘云廣交’,伊萊特的訂單量實現逆勢增長?!睆V東伊萊特電器有限公司國際營銷事業部總經理馬嵐表示,當前仍然會面對一定風險,因此還是希望在內銷方面能取得更多成績。
據了解,茂名部分進出口企業尚未建立成熟的國內銷售團隊,不利于打造產品的國內品牌。茂名市廣交會專項工作小組的人員介紹稱,本屆廣交會的招商及培訓恰好能有效解決企業的這些“痛點”,填補茂名企業在“內循環”的營銷短板。
學習新理念,也是伊萊特電器參加本屆廣交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公司不僅看重銷售渠道的鋪設,還更看重深層次的追求,馬嵐表示,“大灣區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成熟,希望可以通過廣交會這個溝通平臺,獲得一些銷售新理念,讓這些新理念為企業賦能,讓我們更好地運用大數據貼近市場、貼近消費者,從而幫助倒推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產業鏈資源整合
“就在家門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說,廣交會在刺激內銷方面的新使命更多是幫助參展商在“賣貨”結果上實現突破,那么在完善產業鏈方面帶來的幫助,則能夠從更深層面助推參展企業升級轉型。
當前,已有越來越多企業將廣交會看作“穩產業、補短板,強長板、促轉型”的重要平臺。
格美淇公司海外營銷中心總經理施穎告訴記者,由于產品海外市場的使用偏好、安規要求與內銷產品有所不同,多數海外產品無法直接轉化為內銷產品,目前盡量采用模塊化生產關鍵零部件,第一步就是要把關鍵零部件通用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拔覀冃枰纳嫌瘟悴考?,在大灣區合作伙伴里恰好就有,與擁有較好的技術背景和行業經驗的大灣區上游供應商的合作,有效地打通了關鍵零部件通用化的難題。”施穎說。
展望廣交會在促進大灣區合作、推動雙循環方面扮演的角色,馬嵐也有期待。“希望廣交會可以助力大灣區不同城市之間的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配套”,馬嵐表示,“例如我們產品中的芯片等關鍵零部件其實可以在大灣區的產業鏈內部得到解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生產制造合作,而是產業升級,期待廣交會可以在大灣區內部產業整合方面給我們一些信息化的支持?!?/p>
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在充分發揮城市輻射力、為大灣區完善產業鏈提供新支撐方面當仁不讓。6月,《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標志著廣州正式啟動實施“鏈長制”。廣州將推動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軟件和信創、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建筑業和規劃設計、現代金融、醫療與健康、文化創意、時尚產業8個萬億級產業鏈群,全力建設超20個千億級產業鏈群以及一大批百億級新興產業鏈群。廣州還將加快打造“科技強鏈”“招商補鏈”“服務穩鏈”“協同延鏈”等“鏈長制”的“廣州品牌”,圍繞產業鏈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關鍵產品,推動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攜手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等城市建設一大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協同延伸產業鏈發展路徑、合作模式。
可以預見,當大灣區產業鏈進一步融合,許多企業自身無法快速應對的問題,如勞動用工、運輸物流、新增產線等,都將在上下游產業鏈貫通中得到更好解決。
數字化轉型
增強全球輻射力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外貿收獲“開門紅”,一季度進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1-7月,廣州外貿進出口6323.8億元,同比增長22.6%。優異的成績,一方面再次印證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有能力為大灣區帶來發展輻射效應;另一方面也給廣交會自身的升級轉型奠定了基礎——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更好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是廣交會以及參展商的共同選擇。
與廣交會共成長的廣州輕工集團帶領麾下多個百年老字號應時而變,將發展雙循環探索的數字化營銷經驗帶到廣交會。除了在展位現場設置直播間,還充分運用云廣交平臺和自建的出口品牌外貿網站,利用好廣交會帶來的流量高峰加強優化和推廣。
廣州交易團成員廣東麥斯卡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勝利表示,“其實早在疫情之前,麥斯卡就開始在第三方跨境平臺對國外的采購商進行直播,直播可以突破場所、時間、健康等方面的限制,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時間,促成訂單的達成?!?據了解,作為廣交會的“老朋友”,麥斯卡已參展18年,“通過廣交會的直播,麥斯卡在廣交會上拓展了更寬更廣的客戶資源?!?鄒勝利如是表示。
不少專家都注意到了廣交會在數字化方面的投入。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教授陳鴻宇充分肯定了廣交會此次“線上線下融合”辦展的舉措:“無論是否有疫情,進入數字時代,會展都不應再滿足于傳統線下產品展示的模式,線上化、互聯網化都是未來會展行業的發展方向。本屆廣交會采取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正是順勢而為。”
透過廣交會這面鏡子,大灣區面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崛起路徑已然清晰可見,唯奮勇前行,方不辱新使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許曉芳、鄧瀟麗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