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困惑,請撥打24小時援助熱線

2021-10-15 11:38:43    來源:大洋網    

圖@視覺中國

“世界精神衛生日”剛剛過去,今年的主題是“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旨在喚起全社會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與重視,進一步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請他們針對青少年的常見心理健康問題“把脈”,給出解決“良方”。專家提醒,廣州市心理援助熱線是在廣州市衛健委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的帶領下設立的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為廣大市民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青少年如果有心理困惑,可撥打020-81899120、020-12320-5求助。

發現孩子有這些征兆 應提高警惕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0%,高于成人的16%。已發表的調查研究顯示,其中抑郁障礙占19.9%,網絡成癮占8.1%。

家長要做孩子精神的堅強后盾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何紅波指出,孩子的精神障礙很可能反映在軀體上,比如老覺得失眠、心慌胸悶、肚子痛、頭痛等,進行檢查卻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這種情況下經過醫生評估,可以采取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除了藥物,家長的教育方式也特別關鍵?!凹议L帶孩子來看病,我一般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教育家長。”何紅波說,家長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疾病,也愿意付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擅于跟孩子溝通,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責罵,如強迫性地沒收孩子的手機等,孩子的疾病通常都能很好地解決。

臨床統計顯示,青少年遇到困難時,三分之一找父母,三分之一找朋友,三分之一不找人,如果和父母的關系不好,溝通不好,孩子解決問題的渠道就少了三分之一,這對孩子來說損失巨大,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建立一個支撐體系,要做孩子精神的堅強后盾。要用正確的方法給孩子減壓,比如孩子碰到困難,不能簡單地說孩子矯情,因為他這個年紀碰到事情覺得是困難是正常的,父母要提供途徑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理解困難,解決困難,這才是良性的溝通,才可以幫助孩子釋放壓力。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研究員周亮介紹,青少年,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容易為不良情緒所困擾,會因為很小的事情引起情緒上的強烈反應,這和大腦的相應部分沒有發育成熟有關。

如何及早地發現孩子正處于強烈負面情緒中?

周亮提醒說,家長要特別留意以下征兆:比如,孩子出現行為上的明顯改變,如輟學、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持續的悶悶不樂、遭遇校園暴力、變得很孤僻、不愿意和他人來往等,家庭近期遭受了重大變故,如父母離婚、被家暴等,或者向同伴、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厭世的想法等,都要特別引起注意,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方式疏導,甚至于求助專業醫生的指導。

“作為一個成年人,怎么關心痛苦中的青少年,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詢問他,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還是其他成年人也好,都要關心他、詢問他,是不是遇到了困難,要用一種共情、理解的方式去和他們交談,而不是去講道理。處于強烈痛苦情緒中的孩子是聽不進去道理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共情,去理解他的痛苦,而不是說教。經常聽家長和孩子說,你要堅強一點,你要高興一點,他如果能堅強、能高興,他也不至于痛苦,所以說教是沒有意義的,重點就是同情,去傾聽,讓孩子把內心的強烈情緒傾訴出來,傾訴出來后就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平復,這樣也有助于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

有心理困惑可撥打援助熱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寧玉萍介紹,廣州一直很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方面的配套建設,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成績,廣州的精神衛生醫療資源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不管是醫護的擁有率還是救治水平,以及人才培養體系,都在全國名列前茅。

廣州市心理援助熱線是在廣州市衛健委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的帶領下設立的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以“舒緩心理壓力、撫慰心靈創傷、預防自殺行為、促進精神健康”作為服務宗旨,為廣大市民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青少年們如果有心理困惑,可以撥打020-81899120、020-12320-5求助。

高二學生睡不醒 竟是抑郁癥作祟

精神健康是個人、事業、家庭、人際交往及社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睡眠障礙往往是精神障礙常見的伴發疾病。國外大多數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大約有33%的人出現過睡眠障礙,有17%的人為嚴重失眠。暨南大學臨床研究院副院長、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潘集陽教授表示,臨床發現,很多人能認識到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殊不知,睡太多也可能是睡眠障礙,背后很可能隱藏著心理疾病。

莎莎(化名)是一名高二學生,最近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癥狀——嗜睡,總也睡不醒。上課時她常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迷迷糊糊,甚至睡得很沉,叫都叫不醒,老師認為莎莎作息不規律,于是要求家長好好管教。家長回家詢問孩子為什么會在上課的時候睡覺,孩子卻說自己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法克制睡意。事實上,即使周末休息,莎莎睡到日上三竿,但她還是覺得疲乏、困倦、腦子不清醒。

莎莎的家人十分著急,帶著她跑遍了各大醫院,各個科室,全身上下做了各種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問題。后來經朋友介紹,莎莎的媽媽帶著她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門診就診,醫生通過對莎莎進行詳細檢查和評估,發現她存在抑郁情緒。

這個診斷讓莎莎的家人很詫異。原來,在人前莎莎會表現得非常積極樂觀,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情緒問題。不知何時起,莎莎整天只想睡覺,不愿意與人交流,不愿出門,沒有動力做任何事情,也難以靜心完成學業;還會經常莫名其妙地哭泣,覺得自己比別人差,稱自己活著沒有什么意義,曾多次用手掐自己脖子及撞頭等傷害自己。為進一步明確莎莎的睡眠問題,醫生建議莎莎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行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及多次睡眠潛伏時間試驗(MSLT),以求進一步明確診斷。

潘集陽根據其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考慮莎莎存在重性抑郁障礙和可疑發作性睡病。就目前情況而言,建議其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同時進行藥物治療,主要治療原發病即情緒問題,睡眠問題也會隨之改善。

潘集陽表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會認為失眠與抑郁癥息息相關,但事實上,睡眠過多同樣也與抑郁癥相關聯。白天過度嗜睡通常被認為是睡眠紊亂或睡眠不足的結果。這種表現與多種睡眠障礙相關,如失眠、睡眠鼾癥、晝夜節律睡眠障礙和不寧腿綜合征、抑郁障礙等。

睡眠過多是抑郁癥的不典型表現,更多見于年輕人(<30歲抑郁癥患者中有40%,50歲抑郁癥患者中10%)和女性,主要表現包括白天嗜睡,日間休息后感覺不能恢復精力或警覺(夜間正常睡眠)。這一現象與長期、嚴重和難治性抑郁癥有關,也可能提示潛在的雙相障礙。因此,早期識別與治療是改善患者睡眠問題及預后的重要保障。

潘集陽呼吁,在關注青少年的睡眠問題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其精神心理上可能隱藏的潛在問題。

“傷春悲秋”未必是少年強說愁

傷春悲秋是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嗎?還真不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教授介紹,秋冬季是各種情緒問題高發的季節,而“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季節性抑郁)”就是其中的一種。不過,科學研究發現,季節性抑郁不是與溫度相關,而是與光照等自然節律有關。同時,就算是其他類型的抑郁癥,也普遍存在睡眠障礙等節律紊亂問題。

光照不足的季節和地區抑郁較為高發

人們習慣把情緒低落的狀態稱為“抑郁”,而抑郁癥則是一種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主要可表現為心情低落、興趣不高、乏力懶動、無精打采、茶飯不思、悲觀失落、自卑自責等,嚴重的出現失眠、消瘦、軀體不適甚至厭世、有自殺傾向和行為。

抑郁癥的誘因是什么呢?張斌介紹說,雖然抑郁癥的發病原因并未明確,但其誘因有多種,也有內源性和外源性之分,涵括生理、心理、社會各個方面,遺傳、壓力、創傷性事件等都可能誘發抑郁。

在冬季看不到陽光的陰天里,人們會容易覺得情緒低落,這是很多人都有過的體驗。張斌介紹說,國際上有研究表明,在光照不足的地區,比如北歐,很容易出現季節性抑郁?,F代醫學研究認為,造成季節性抑郁癥的病因主要是冬季陽光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一些研究還顯示,出生在不同季節的人,抑郁發生的幾率會相應不同。同時,抑郁癥患者普遍存在節律性問題,突出表現為睡眠障礙——早醒、白晝情緒沉重低落。

平常心:抑郁癥就是一種“慢性病”

張斌表示,對于普通人群來說,堅持運動、規律作息、健康飲食、聊天聚會、旅游閱讀、聽音樂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緩解不良情緒,但當不良情緒發展到一定程度,影響睡眠、起居飲食,影響正常工作生活,且這種情緒持續無法自行調節緩解的時候,務必求助專業醫生。抑郁癥不是簡單的情緒問題,生理心理的一系列變化可對個人的社會功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全面的軀體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排除物質依賴或軀體疾病所致的抑郁癥,以及進行專業的心理評估,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化驗檢查和心理評估的結果綜合判斷做出診斷。

“醫學發展到今天,抑郁癥雖然不是‘感冒’這樣的小問題,卻也并非不治之癥,經過及時科學的治療有極大的機會可以康復?!睆埍笳f,抑郁癥的治療周期一般是3個月,鞏固維持期9個月至12個月,其間醫生會根據病情發展來調整藥物劑量,以找到患者的最佳治療劑量。也可以說,抑郁癥與高血壓、糖尿病類似,是一種需要控制且可以長期控制的“慢性病”。和其他的慢性病一樣,抑郁癥患者和周圍家屬、親友都需要有良好的心態來面對,才能讓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緩解。

治療:堅持按照醫囑服藥很重要

張斌介紹,抑郁癥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三大部分。輕中度的抑郁可以首選心理治療;重度抑郁的治療,藥物控制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存在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及相應受體功能改變,需通過藥物來調節神經遞質的正常代謝。

張斌強調,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對于控制病情十分重要,不可因為擔心副作用等問題而擅自停藥。實際上,目前臨床使用的藥物療效明顯,不良反應明顯減少,安全性較高。抗抑郁的藥物跟其他藥物一樣是通過肝腎臟代謝,只要適時進行肝腎功能監測,藥物的作用情況是可控的,不需過分擔心。而隨意停藥會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并使后繼治療更加困難。

此外,臨床上也會通過一些聲、光、電等物理手段來進行輔助治療。比如使用一些設備,對一些住院病人提供早晨光療來調整節律、改善睡眠障礙。據介紹,在該院精神心理科參與的系列臨床試驗中,光照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對于調整抑郁患者的節律問題取得良好效果,而目前張斌團隊也正在申請相關的科研項目,研究一體化的失眠和情緒干預方案,其中將對光療的適用范圍有更深入研究。

專題策劃:黎蘅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周潔瑩 通訊員宋易倩、張燦城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