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反詐老陳”的春節提示,請查收!

2022-01-31 21:15:10    來源:揚子晚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31日電(彭寧鈴)歲末年關,核酸檢測、返程回鄉、置辦年貨,兌積分、發紅包、集五福……人們需求多多,活動多多,也成為網絡詐騙分子見縫插針的高發時期。

春節期間要警惕哪些詐騙?哪些行為導致風險最大?中新網邀請網紅反詐警官“老陳”,講講春節防詐的事。

過年,要警惕哪些詐騙?

一年一度的團圓節日,返鄉離鄉,票都搶到了嗎?

當心,騙子也盯住了心急的你。

一些山寨購票網站悄然出現,不僅會套取你的個人信息,即使付了錢,也買不到票。

另外,如果有人自稱票務公司客服發來鏈接,以退票、改簽等為由,要求輸入身份信息、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一定要打住,先撥打官方電話核實。

否則,銀行卡就可能被洗劫一空。

過年在家,你都有哪些娛樂活動?注意活動中也可能有騙子的陰謀。

拿每年都要參加的“上億項目”集五福來說,不論是低價售賣福卡的鏈接,還是邀請掃碼加好友、入微信群交換福卡的二維碼,都要萬分慎重。

老陳提醒,不明鏈接中常藏有病毒,一旦點擊,便可能被對方獲取信息,騙走錢財。

紅包滿天飛的春節,還要當心666元、888元等高額紅包陷阱。

要知道,微信紅包限額是200元。能點開高額紅包,通常不是植入病毒,就是跳轉木馬鏈接。

此外,小心要轉發才能領取的偽紅包。騙子常會借發紅包,進行惡意傳播,借此達到引流推廣的目的。

如今,騙子們也緊跟時事,研發出了新劇本。

就拿近兩年來的疫情來說,有騙子就偽裝成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添加用戶微信,或拉人入“疫苗接種群”“防疫流調群”,隨后在群中發布兼職刷單等詐騙信息,進而行騙。

還有騙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員,謊稱可以快速檢測核酸。

判斷是真是假,一定要先找官方核實,不能草率。

這些操作,或讓我們陷入最大危險

那么,當不斷變化的詐騙襲來,哪些操作會讓我們陷入最大危險?

老陳首先提到,如果手機和銀行卡綁定,點擊陌生人發來的鏈接、據其提示下載APP,“風險極大”。

他說,一些鏈接會直接發送過來,一些鏈接則會上演大量“前戲”。其由頭或是網上交友,或是朋友邀請投資,加入股票群、小電影群,不知不覺麻痹入群者,才放出鏈接點擊。

其次,對于手機收到的驗證碼、二維碼,都不能輕易透露給他人。“二維碼是一種確認碼,掃碼等于將確認權交給了別人,因此絕不能亂掃。”

老陳特別提到,屏幕共享也是常見的詐騙手法。

在其處理過的案件中,有人被自稱某平臺客服的騙子發起屏幕分享,導致手機呼叫轉移,被騙走60余萬元。

老陳提醒:騙子可以通過屏幕共享,看到我們手機里的一切操作,一旦有人讓操作屏幕共享、電話呼叫轉移,對方一定是騙子。

作為一名辦案經驗豐富的反詐警官,老陳表示,在手段上,上述操作并無特別的風險大小之分,一旦陷入,錢就有“飛”出兜里的可能。

有哪些防詐知識?

老陳說,隨著科技進步,生活改變,詐騙方法也千變萬化。但無論是老生常談的冒充公檢法、殺豬盤、刷單、網絡貸款,還是利用特殊時間節點的各種活動實施詐騙,如利用集五福活動,都只是詐騙呈現的一種形式,最重要的是擁有反詐意識。

“貪小便宜吃大虧,天上不會掉餡餅,網絡交友要慎重,一切鏈接認準官方平臺。防騙最重要在于第一步。”老陳說。

首先,一定要對自己有清醒認知。“不論是遇到美女邀請裸聊,還是有人稱網絡賭博可賺錢,都要先問問自己,我什么樣?何德何能,讓這位美女(帥哥)平白無故來找你?天上會掉餡餅嗎?”

老陳提到,詐騙分子會利用各種非法渠道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進行“廣撒網”,騙子不止是“劇本家”,也是“心理學家”,更緊跟時事,但只要人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懂得生活,自然很難被欺騙。

“安安穩穩過日子,踏踏實實做人,不要總想(僥幸)搞嘗試,嘗試后滿頭都是大包。”

而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老陳提醒,在交出信息的第一步時,就應樹立保護信息的意識。“如果必須交出信息,就要用最少的信息達到目的。比如,留地址時,不要詳細留下門牌號等。”

當遇到上述需要點擊、掃描、發送鏈接、二維碼、驗證碼等情況時,腦子里更要繃緊弦,“警惕一切不明鏈接。”

“不管是什么詐騙方法,不管常見還是新鮮,記住一句話:一切違背常規的都是有問題的。”老陳說。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