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謠言大盤點!幫您撥開迷霧尋找真相

2022-01-28 10:02:55    來源:武漢晚報    

臨近春節,人們對健康、飲食等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給了流言可乘之機。近日,一波謠言披著學術研究或權威組織的名頭混進微信朋友圈——

電飯煲是肝癌“催化劑”、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平均長壽15到20年、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中國囤糧致全球糧荒……

記者就此走訪相關專家,對1月謠言進行盤點,幫您撥開迷霧、尋找真相。

電飯煲是肝癌“催化劑”?

真相:合格產品不會有致癌風險

“世衛組織呼吁:停止使用電飯煲,其或是肝病的誘因,別不在意”“停止使用電飯煲,它或是肝癌的‘催化劑’”……近日,諸如此類的流言將電飯煲送上熱門話題榜。

電飯煲到底是不是人類健康殺手?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教授魯鋼告訴記者:“如果電飯煲內膽的制作材料,是用質量合格的聚四氟乙烯制作而成的特氟龍,是不會有致癌風險的。”

魯鋼介紹,特氟龍具有抗酸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劑,即使被置于煮沸的王水中,也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不過,魯鋼并不諱言,制作特氟龍的聚四氟乙烯中有疑似致癌的物質,但含量微乎其微。

“合成聚四氟乙烯時會用到一種叫做全氟辛酸銨的表面活性劑,這個物質是疑似致癌物,但它的用量很少,且聚四氟乙烯成品在出廠前會經過大量的水沖洗,之后全氟辛酸銨的含量會變得極少,甚至完全沒有。”魯鋼說,此外聚四氟乙烯還要經過高溫處理,才會變成特氟龍,在這個過程中,全氟辛酸銨還會被進一步消除掉。

走路快的多活15到20年?

真相:行走速度不能決定人的壽命

“想長壽,走路一定要快起來!”“你需要大步快走,才能活得久”“走路快的比走路慢的多活15到20年”……最近,不少網絡文章以“長壽”為名呼喚大家快走。這些聲音的源頭,來自發表在美國《梅奧診所學報》上的一份研究。

記者查閱相關論文發現,這項研究系英國萊特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做的一項調查,調查對象為474919名英國中老年人,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8.2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6.7。

該研究顯示,走路速度快的被調查者的預期壽命更長(女性為86.7歲至87.8歲,男性為85.2歲至86.8歲);相反,走路速度慢的被調查者預期壽命較短(女性為72.4歲,男性為64.8歲)。兩者相差約15到20歲,這也成了傳聞的“根據”。

“網上流傳的‘走路快的比走路慢的多活15到20年’的說法太夸張了,步速對于壽命的延長作用被放大了。”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學院副教授、江蘇省科普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凱告訴記者,這一研究結論可以表明走路快慢跟壽命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但走路快未必一定長壽。正如研究者在論文中的表述,作為觀察性的研究,無法對因果關系進行推斷。

“人的身體健康情況,才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徐凱表示,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飲食、情緒以及人際關系等,日常運動只是因素之一。

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

真相:只有不足1%的感染者或罹患胃癌

近日,某款幽門螺桿菌自測產品上市,頓時在各大電商平臺大火。在這波風潮背后,或多或少表現出民眾對幽門螺桿菌的焦慮,這不,“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的流言,最近又在網絡風行,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我國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從統計數據來看,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沒有及時處理,患胃癌的風險會比沒有感染的人高出約3到6倍。”江蘇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朱宏告訴記者,但他很快話鋒一轉,“不過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必過于擔憂。從全國來看,目前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可能會罹患胃癌。”

幽門螺桿菌一般寄生于人體的胃部,是胃內最常見的病原體。朱宏介紹,人體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就可能會出現胃黏膜炎癥,而這就有可能引發胃癌。此外,由于幽門螺桿菌自身的基因產物、菌體蛋白有一定的致癌性,這也決定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未感染者要高。

他表示,目前我國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在4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整體感染率在下降。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愈后會復發嗎?朱宏表示,幽門螺桿菌被徹底根除后真正再感染的幾率很低,但如果根除治療失敗,幽門螺桿菌在體內的滴度很低時,現有的檢測技術測量不出來,那么過一段時間就會舊“病”復燃。

“成人根除治療后再次感染與家庭環境有關系,如果家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大家在一起生活,那么患者再次感染的幾率可達5%;而如果家人沒有感染,那再感染率只有4%。”朱宏說。

中國囤糧致全球糧荒?

真相:我國一直積極推行糧食去庫存

近期,有外國媒體誣稱,中國大規模囤糧、惡意炒作糧價,導致一些國家出現了饑荒。

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朱晶看來,讓中國為全球糧食危機買單,是一種輿論炒作。

眾所周知,中國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近20%的人口,實現了人民生活從饑餓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巨變。這既保障了中國自身的糧食安全,也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朱晶分析道,雖然我國進口一定數量的糧食,但并沒有掌握第一手糧源,而是主要從國際四大糧商采購二手糧源。我國在全球糧食貿易中并無足夠的話語權,也沒有掌握糧食定價權。2020年以來的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極端天氣頻發、全球流動性過剩、國際資本炒作等各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中國作為糧食采購方,采購行為主要以國內實際需求為基礎,并根據國際市場供應情況,采取標準的國際貿易采購行為來進行。再者,從進口結構看,我國進口的糧食主要以大豆、玉米及高粱、大麥等為主,進口小麥和大米占比較小,對全球小麥和大米貿易影響很小。

“我國人口眾多,相對充足的庫存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使我國有能力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帶來的風險挑戰。”朱晶說,“過高的糧食儲備水平并不是我國追求的目標,這不僅會帶來財政壓力,也容易造成糧食品質下降和損耗。實際上,近年來我國不僅沒有囤積糧食,反倒是一直在積極推行糧食去庫存。”

主題榜單令網友“汗顏”

真相:這些“榜單”不可信

臨近年關,一些以“家庭年收入”“個人存款”為主題的榜單又在網絡上流傳起來,給出的數據讓很多網友覺得很意外——

比如,聲稱“粵港澳城市交流論壇”發布的《2022中國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百強榜》顯示,香港、臺北和上海分別以155.7萬元、127.0萬元和106.0萬元位居中國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前三。

抖音號為“喵姐說房”發布的《90后人均存款榜單》顯示,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活期存款余額分別為126.7萬元、122.8萬元和109.9萬元,位居全國前三。在這張榜單里,上海90后的平均活期存款余額比前一份榜單里發布的上海家庭平均年收入更高。

更有聲稱來自“沃頓財經”的《90后平均綜合年收入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度,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綜合年收入分別為42.2萬元、40.5萬元和37.5萬元,位居全國前三。

對于這些榜單,很多網友留言:“又拖后腿了”“感到‘汗顏’”……也有網友懷疑:真有那么多嗎?

其實,網友的懷疑是有道理的:上述榜單均不可信,數據沒有權威統計支撐,恐怕是為吸引眼球而編造的。

記者查證發現,2022年1月1日至今,深圳并沒有舉辦過“粵港澳城市交流論壇”;而“沃頓財經”這個機構也不存在;至于抖音個人號上發布的榜單更是不可信。況且2022年剛開年,年收入怎么就統計出來了呢?

記者梳理還發現,權威統計部門在發布相關榜單時,都不會涉及有關“家庭月/年收入”“居民個人存款”等與個人隱私相關的內容,而且包括福布斯中國、財富中文網、益普索lpsos第三方數據機構也都曾對網上打著這些機構名義發布的假榜單辟過謠。

事實上,國家統計局官網上會公布“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公司指數”、“分地區分行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數據,但從未發布過“家庭月/年平均工資”。同時,銀行對個人存款等客戶隱私也嚴格保密,不會輕易泄露。也就是說,商業機構并不掌握“家庭月/年平均工資”“個人存款”等數據,網上流傳的“家庭月/年收入”“個人存款”等榜單都可視作假榜單。

業內人士分析,假榜單大多是為了吸引眼球:發布者以人們關心的“收入”“存款”等引發話題,先炮制假數據,再打出似是而非的“權威機構”,制造關注和討論,以賺取一波流量。從以往假榜單的實際發布者看,不乏房產中介、營銷號等,最終目的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