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13時許,廣州黃埔區魚珠街某幼兒園的班主任劉老師(化名)報警稱,有人假冒其身份在家長群內發布“收費通知”,騙取家長錢財。接報警后,廣州市公安局黃埔區分局魚珠派出所民警迅速開展相關調查工作。
據了解,該幼兒園新生家長為了方便聯系自發建了QQ群,該群未設置進群認證權限。
8月31日上午10時許,一QQ號262xxxx83自行加入該家長群,后冒用班主任的頭像和昵稱,在群內發布“收取學費通知”,要求學生家長向3個指定賬戶進行轉賬。
當天中午,有家長心生疑惑便電話聯系劉老師詢問情況,劉老師發現不妥后,立即提醒家長不要上當受騙,此時已有7名家長反饋先后被騙,每位家長損失金額在2000-4000元不等。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這樣的案例頻頻發生!為什么家長會紛紛轉賬?為什么騙子能“屢試不爽”?
套路詳解
一、混進班級群
1. 不法分子直接在QQ內搜索班級群的群聊關鍵字,即可出現大量公開的群聊信息,由于很多群聊設置并未開啟“群主確認”功能,申請后即可進入。
2. 不法分子在校園門口逗留,與其他家長閑聊、套近乎,獲取相關信息后把自己偽裝成學生家長,并向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
二、冒用身份信息
1. 不法分子盜用老師的頭像和昵稱,往往會挑選上課、午休等時間段發布“收費通知”,讓真老師不能及時發現。
2. 騙子團伙也可能假扮“學生家長”,第一時間回應“假老師”的收費通知,并帶頭轉賬,降低其他家長的戒備心。
如何防范?
1. 添加好友時注意核實對方身份,備注信息可作為參考,但不要完全輕信;
2. 不隨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QQ群的二維碼,并設置相關身份驗證,謹防無關人員進入群聊;
3. 注意查看可疑人員的微信號ID,高仿號一般會復制頭像和昵稱,但ID無法頻繁修改,可以此核驗對方身份;
4. 收到“交費”、“轉賬”等信息通知時,可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學生、老師多方核實,不要急于轉賬。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