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的廣州:教室變“睡室” 學生平躺睡

2021-09-02 14:17:30    來源:大洋網(wǎng)    

新招數(shù)

“雙減”政策出臺后的第一個學期,學校都將如何應對,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呢?昨日,多位校長暢談了新學期,學校就落實“雙減”即將開展的一系列舉措。

教學要分層 作業(yè)也分層

清華附中灣區(qū)學校執(zhí)行校長程惠云表示,學校一直有為學生減負的理念,并秉承這樣的理念:教學要分層,作業(yè)也要分層。如果是一樣的作業(yè),學有余力的孩子,可能二三十分鐘就做完了,學得吃力的孩子,可能兩個小時都做不完。所以,減負不是僅僅是用作業(yè)的時長來衡量,而是作業(yè)要分層,適合孩子現(xiàn)有基礎和發(fā)展的作業(yè)才是最合適的。

學校的課程也會分層,例如孩子們從小學升上初中后,在數(shù)學英語方面的能力,表現(xiàn)出來差異就比較大。因此,會在同一個班級里面分層教學。目前是分兩層,根據(jù)需要,在課后服務的過程當中,在輔導學生作業(yè)的階段,學校會選出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難度。

程惠云說,根據(jù)社會調查,焦慮的初中生家長大概占40%,小學生家長占60%。小學生家長最焦慮的是孩子怎么樣全面發(fā)展,音樂、美術、體育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初中生家長的焦慮點是怎么上好高中。所以學校在供給課程時,是本著“超量供給,適量選擇”的原則來進行。“超量供給”意思是,盡量提供超出學生需求的科目。這在清華附中本部已經(jīng)很成熟了,學校推出100多門選修課,哪怕不是每一門課都有學生選,但學校盡量做到“任君選擇”。適量選擇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由少向多逐漸地分別開設,引導學生和家長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去選擇課程,這一點也是人生的重要技能。

教室變“睡室” 學生平躺睡

昨日13時,廣州市第五中學初二(1)班的同學們,迅速收拾好書包和課桌。有的拖桌子,有的搬椅子,有的擺床墊,還有的打掃干凈教室。五分鐘內,教室變身為“睡室”。13:10,午休鈴響起,同學們拿出枕頭、毯子等午休用品,有序躺下,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xiāng)。“雙減”政策落地后,廣州市第五中學調整課時、優(yōu)化午休,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和休息質量,扎扎實實為同學們減負。12:40左右,記者來到廣州市第五中學初中部,看到各班的同學們都在做作業(yè)。據(jù)校方介紹,新學期,為了讓學生們的時間分配更加合理,學習效果更好,五中初中部把原來的上午五節(jié)課,下午三節(jié)課,改成了上午四節(jié)課、下午四節(jié)課。這樣,初中學生11:35下課、放學、午餐,12:15同學們基本上吃完飯,就可以做作業(yè),跟同學交流學習或者找老師答疑。五中副校長吳晶晶表示,之所以這樣安排,是遵循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同學們上午上完課后,吃完午飯就可以做作業(yè)進行鞏固,從而更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用全部積到下午和晚上。而且上午學的知識,中午做作業(yè)鞏固、下午的作業(yè)晚上做,同學們也會輕松一些。

13:00左右,同學們就開始整理教室了。他們把桌子挪到兩邊,上面放上墊子,形成兩個“大通鋪”,凳子也放上墊子,變身小床。中間地面則鋪墊子成為地鋪。為保障同學們的午休效果,各年級會安排值班教師巡查,或組織自管會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初二(1)班的學生黃澤鷗表示,自己基本上每天都能睡上一個小時左右,醒來后神清氣爽,下午和晚上的學習比較高效。

游戲中學習 有趣又高效

在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第二小學部,開學第一周里,新入學的“小豆包”們將上六天的幼小銜接課程。副校長林琳介紹,幼小銜接課程從兒童本位出發(fā)設計,新生們將通過“校園打卡”“校園尋寶”等游戲型活動,來認識學校各個功能室與樹木花草,“把學習過程變有趣,讓孩子對學習不畏懼,也是減輕孩子學習壓力與負擔的一種辦法,符合‘雙減’精神。”

面對“雙減”下的新學年,林琳表示,此前已培訓教師做好備課,注重學科拓展課程,如“閱讀+”,讓學生用閱讀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科學、社會等基礎課程外的知識。課后服務方面,學校已完成了第三方機構的遴選,正進行公示,開學第二日便可正式開展課后服務。林琳介紹,家長的托管需求較強,學校將先開設基礎托管,同時著手與機構一同設計特色化課程。開學當天,已有第三方機構人員前來熟悉學校、接受培訓。

學生減作業(yè) 老師“加作業(yè)”

廣州實驗中學籌備組組長、市教研院課程教材研究室主任劉金軍說:“‘雙減’最關鍵就是提高課堂質量。我們現(xiàn)在抓住這個‘牛鼻子’,課堂質量上去,自然而然課外培訓時間就用少了,這是根本。要想減,就必須提高課堂質量。”他認為,減作業(yè)的基本原則是控制量,而在給學生減作業(yè)的同時,老師則是“加作業(yè)”,因為要把作業(yè)質量提上去。“題目要真正能夠達到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不是為了練習而練習。減量,必須提質,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長、廣實總校長方曉波表示,考試是一種終結性評價,而作業(yè)是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深化。“現(xiàn)在很多作業(yè)就成了考試題,其實作業(yè)本身是展示學習過程。實際上,作業(yè)有很多形式。我們也正在進行研究,回歸作業(yè)本源。”他介紹,廣實就在優(yōu)化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研究成果要集成,要應用,并與教師交換意見和交流。

萌娃元氣滿滿重回校園。

新校園

新學期,新學生,新設施,新憧憬!秋季開學第一日,顯得特別熱鬧。不舍爸媽哭哭啼啼的幼兒園小萌新,遇到了有辦法的90后老師;美麗的校園煥然一新,讓同學們倍感興奮,對學校更加喜歡了。

新萌娃:哭哭啼啼好熱鬧

在廣州市第一商業(yè)職工幼兒園,許多剛上小班的小朋友情緒崩潰,場面極其“熱鬧”。早上八時,大班和中班的入學現(xiàn)場秩序井然,排隊時自覺保持一米距離,洗手,測溫,在與家長說拜拜后,他們脫掉口罩,接受醫(yī)生例行檢查,之后開始洗手,才算正式入園,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課室。

可是,隨著一大群“萌新”登場,一出出“催人淚下”的親子“告別大戲”在園門口上演。前一秒,小朋友還和家長其樂融融,下一秒得知馬上要分別時,他們忽然大哭,鬧著要跟著父母回家。此時,父母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有的會繼續(xù)勸導孩子,表達不舍的意愿,有的則馬上轉身跑開,不給孩子黏人的機會。家長劉女士表示,自己原本計劃要“狠一點”,但聽了幼兒園的建議,努力撫平兒子心情后才決定離開,“我下午會早點過來接他,保證他出園第一時間就能看到我”。

面對親子分離,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量陡增。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90后劉老師,一點都不柔弱,她“強行”抱著哭唧唧的萌娃跑到課室,園門口離課室近50米,十五分鐘里,她跑了近10趟,“我還會教跳舞,幼兒園老師就得什么都會。”在她看來,“強硬一些沒錯”。到了課室后,也有小朋友仍然不適應,想“奪門出逃”,老師只好邊用身體堵著門,邊抱著他安撫。過了十多分鐘,經(jīng)過老師們的安撫,哭鼻子的孩子逐漸被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歡樂氣氛感染,情緒才逐漸安定下來。老師預計,第一天的親子分離屬正常現(xiàn)象,第二天以后情況就會好很多了。

新設施:微改造為校園“換新裝”

9月1日,鐵一小學舉行“面向未來 奔向幸福——2021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暨校園功能微改造項目第一期工程落成儀式”。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學校安排四年級師生現(xiàn)場參加活動,其余師生在教室觀看同步直播。

典禮開始之前,迎賓機器人克魯澤帶領來賓云探校,引發(fā)了來賓們的濃厚興趣。學校舞蹈隊與10個舞蹈機器人EBOT聯(lián)袂獻上了熱情洋溢的開場舞,幾頭大舞獅帶領著幾十頭可愛的小獅子現(xiàn)場助興。

今年,鐵一小學校園功能微改造第一期工程順利完工。改造工程涵蓋8棟教學樓外立面、6道連廊、5個校門、3個操場、2個廣場、1條中軸線、教學樓加裝電梯,自2021年7月2日開工,8月28日竣工,僅僅用了54天工期,整個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新裝備

每位同學的書包里都有一個“防疫包”,里面裝著家長為孩子們準備的免洗洗手液、口罩、消毒濕巾等防疫用品。學校也備足了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用品等。

開學禮線下線上同舉行

廣東藥科大學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主要包括3個校區(qū)會場和課室在內的51個會場,線上采取網(wǎng)絡視頻直播的方式進行。記者在該校大學城校園會場看到,現(xiàn)場學生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就座。

廣東藥科大學藥學類專業(yè)2021級本科生黃馨瑤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她對藥學人的所見所感讓她堅定不移地選擇了藥學專業(yè),而先進發(fā)達的科研環(huán)境、優(yōu)秀敬業(yè)的教授專家、優(yōu)美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這些都是讓她對廣藥大一見鐘情的原因。黃馨瑤對大學四年的規(guī)劃非常清晰,坦言主旋律還是學習本身,打好知識基礎,勤動手,多實踐,緊跟老師的步伐。她還將踴躍參與志愿活動,計劃大學期間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

廣東藥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021級本科生夏聞婕對廣藥大的藥學及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慕名已久。“從校長的一字一句中,我明白學醫(yī)是條辛苦的路,尤其是學臨床,但是能為病人解除病痛,能夠實現(xiàn)自我,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夏聞婕計劃大一大二先打好扎實的基礎,大三著手準備考研,“在這五年里,我不但要打好基礎,更要努力向前,考取研究生!”

“小豆包”們上防疫第一課

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第二小學部剛升入小學的“小豆包”們,在開學典禮后,接著上防疫第一課。課上,學生學唱防疫兒歌,跟著老師邊拍手,邊唱“勤洗手,多通風;打噴嚏,掩口鼻”。

“因為孩子們太小了,我們主要先引導孩子養(yǎng)成防疫習慣。” 省實荔灣學校第二小學部副校長林琳解釋,在校園日常生活中會強化學生的防疫習慣,如通過上下課鈴聲提醒孩子勤洗手,以及通過通俗易懂的兒歌,培養(yǎng)孩子衛(wèi)生防疫意識。

家校溝通,做好防疫。每位同學的書包里都有一個“防疫包”,里面裝著家長為孩子們準備的免洗洗手液、口罩、消毒濕巾等防疫用品。在告知家長防疫要求之外,學校方面也備足了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用品等。在班級管理方面,一年級以3個班為一組,進行分區(qū)管理,不交叉、不混班,做好防疫。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lián)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wǎng)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