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奧會遇上中國年,會給參賽運動員、各利益相關方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感受?賽區各個場館、簽約飯店做了哪些讓四海賓朋歡度春節的精心安排?1月31日,除夕,記者探訪了張家口賽區的幾個場館。
1月31日,農歷除夕,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志愿者手捧福字和春聯送上春節的祝福。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用福字和對聯把新聞中心布置得“年味兒”十足。? 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運動員背包中的匠心
張家口冬奧村是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冬奧村中接待人數最多的一個,截止到1月31日中午12時,累計進村人員已超過1100人。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掛燈籠……除夕當天,這個被稱作賽區“運動員之家”的地方,精心“梳妝打扮”,讓各國運動員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特有氛圍——濃濃的“年味兒”。
在張家口冬奧村的下沉廣場區,以河北非遺為展示主體的“文化中國”展示活動,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運動員。由于北京冬奧會恰逢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展廳中布置了一些與年俗相關的非遺作品,色彩斑斕的蔚縣剪紙,寓意吉祥的武強木版年畫,喜慶紅火的藁城宮燈,以及饒陽虎頭鞋、豐寧鐵藝燈籠等,讓人嘖嘖贊嘆。
被“年味兒”吸引,一些國外運動員開始向志愿者、工作人員了解中國年俗。即將第四次參加冬奧會雪上技巧比賽的澳大利亞老將布里特·考克斯,最近兩天就被中國年的濃厚氛圍深深吸引了。
組委會在根據歷屆冬奧會慣例為運動員準備的背包中,特意放入了春聯、福字和窗花,以及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的百變燈籠,每一件小禮物都讓人聯想到中國春節。
布里特·考克斯說,從運動員背包開始,她和隊友在張家口冬奧村知道了中國年,并了解到春聯、窗花、燈籠、水餃等中國春節特有的年俗用品和食物。她說:“馬上就是中國農歷新年了,我祝所有中國人新年快樂。”
寄寓祈盼與祝福的春聯
1月31日一大早,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就張燈結彩。志愿者比平時更早到崗,在每一個門上都貼上春聯和福字。
沿著頂上掛著一排排紅燈籠的廊道來到媒體工作間和新聞發布廳,更是感覺“年味兒”十足。正門的春聯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上聯是“盡心盡力盡善盡完美”,下聯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橫批——“一起向未來”。
“這副對聯由張家口書法家協會會員書寫,不僅包含了奧林匹克格言,包含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還表達出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深情祈盼與祝福。”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媒體工作間經理王佐臣說,不少外國記者對剛貼上的春聯十分感興趣,主動向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打聽寓意,他們一遍遍進行了講解。
除夕夜吃餃子,象征著團圓幸福。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媒體餐廳特地準備了多種口味的水餃。每當有外國記者走進餐廳,工作人員都會重點推薦水餃,介紹水餃在中國春節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我不是第一次吃中國水餃,但卻是第一次知道水餃在中國農歷新年中的特殊地位。”一名美國記者說,他采訪過多屆冬奧會,這次是感覺最不一樣的。“我了解到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冬奧會到處可見紅色的裝飾,志愿者告訴我這些都是中國春節特有的,象征著喜慶、祝福。我也被感染了。”
煎餅果子和肉夾饃等小吃受歡迎
除夕的太舞滑雪小鎮,洋溢著紅火喜慶的氣氛。隨處可見的燈籠和鞭炮掛飾,就像給年夜飯餐桌上一份清淡開胃菜澆上了一勺熱辣的紅油,“年味兒”一下子就躥了出來。
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國外轉播商等,一踏進酒店,就能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熱鬧:各種春節特有的裝飾物將大堂裝點一新;客房里貼上了窗花、剪紙,掛上了如意結等,還擺放了中國特有的手工藝品;家家戶戶過年要采購的年貨也擺上了餐桌,讓這些遠渡重洋的國外客人實地感受中國春節的溫馨。
“太舞滑雪小鎮是賽區最早投入冬奧住宿保障的住宿群。目前,太舞入住的國外涉奧人員有兩千多人。”太舞滑雪小鎮常務副總裁李永太介紹,為了賓至如歸,他們早就做了很多貼心的準備,比如為沒有手機支付習慣的國外客人設置導購專員,根據客人的采購需求開新的便利店,在客人生日等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送上祝福。
他們當然也不會忘記讓客人們吃到能夠留下深刻記憶的特色年夜飯。這里的年夜飯除了餃子,還有鍋貼、肉夾饃等中國各地美食。李永太說,前期他們發現,國外客人普遍喜歡品嘗我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改良版的煎餅果子攤位前總是排著長隊,比披薩更受歡迎;相比漢堡,肉夾饃也更受大家青睞,最多的時候,一位外賓竟然一連吃了四個肉夾饃。(河北日報記者王偉宏、趙瑞雪)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