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廣州老人賣房捐60萬元助學

2023-05-14 09:28:47    來源:大洋網    

在白云區同和街道握山村,說起自己捐資助學的事,85歲的梁榮文老人有些不好意思。“我自己沒讀過什么書,不想有孩子再和我一樣。”

近日,記者跟隨廣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對幾年前向該機構捐資的梁榮文老人進行回訪,這位樸實的農民捐資助學的故事才“藏不住”了。原來,梁伯近幾年累計捐出60萬元,用來幫助那些品學兼優的困難學子讀書。但對于自己的善舉,老人從沒和外人提起過。


(資料圖)

梁榮文老人。

“大善翁”生活簡樸為人低調

85歲的梁榮文老人住在握山村一棟陳舊的自建樓房中,沒有電梯。老人平時深居簡出,常在樓頂天臺擺弄花草。記者看到,梁伯的家中擺設十分簡樸:簡易的木板床、破舊的木沙發,蚊帳用了20多年依舊沒有換,唯一“值錢”的是一臺用了十多年的二手電視機。前幾年老伴建議他換張新床,但被梁伯婉拒了。“買張新床的錢如果拿來助學,都夠一個大學生一學期的生活費了。”

梁伯的穿著十分簡樸,一件綠色的粗布外套已經洗得發白了他依舊舍不得換。為了省錢,梁伯還在天臺開辟了一片菜園子自己種菜,一年四季他家都不用買蔬菜。

廣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負責人謝淑婷介紹,這次到梁伯家回訪,主要是想看看在捐了60萬元后,梁伯家的生活會否受到影響。“他不抽煙、不喝酒,生活簡樸,從不亂花錢。”梁伯的妻子廖姨說。

除了家人,捐資助學的事梁伯一直沒有告訴其他人,他也交代妻子,做善事心里踏實就好,不要到處聲張。直到近日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跟街坊們說起,大家才知道這個平日里看起來和藹可親、步履蹣跚的老人,竟有如此的善心。

賣房捐資60萬元助學

“我想向你們捐款30萬元,用于幫助學生們上學,因我歲數大了不能親自到場,請你們與我聯系,我將親手交付款項。”至今,謝淑婷仍對4年前那通電話記憶猶新。

謝淑婷告訴記者,得知梁伯是一位農民,要捐款 30萬元時她很意外。“一是捐款金額較大;二是老人歲數大,當時已經81歲了。”為此,她專門找到老人家屬詢問捐贈是否是老人的真實想法,沒想到家屬均表示尊重梁伯的意愿。但謝淑婷還是不放心,專門到梁伯家中仔細跟他核對捐贈一事,老人當時斬釘截鐵地說:“沒錯,就是要捐30萬元幫助孩子們讀書。”

原來,2019年的一天,梁伯在電視上看新聞了解到一些山區的孩子學習條件還很艱苦,還有一些大學生因為家貧交不起學費,當晚老人家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他和妻子商量要給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捐贈一筆錢。見他如此有善心,廖姨欣然同意。

那一年,梁伯賣掉了家里一套房子,并先后向廣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另外一家基金會各捐款30萬元,合計捐贈60萬元。

謝淑婷介紹,梁伯當時捐的這30萬元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捐資助學基金,幾年來已經幫助了十多名困難學子,接下來這筆捐款還將照亮更多學子的求學路。

梁伯告訴記者,自己小學畢業后沒能繼續讀書,后來每次路過學校他心頭都不免有幾分酸楚。如今聽說自己的捐款已經幫助十多名學子讀書后他十分欣慰。

妻子支持他把善行延續

梁伯出生于1938年,他的故鄉是肇慶市德慶縣。當時老家的莊稼收成不好,十幾歲時他就跟隨父親來到廣州謀生,但父親沒過幾年就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只能由他一人扛起。當時他去碼頭應聘卸貨工人,每天扛著幾十斤重的麻袋來回跑。至今梁伯還有些駝背,他說這跟當年長期扛大麻袋有關。

“我是吃過苦的人,不希望這些孩子和我一樣,尤其不想讓困難學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采訪中,白發蒼蒼的梁伯重復著這句話。

如今,梁伯每個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當記者詢問他為何當初要賣房助學時,老人說:“我這不是一時沖動,我今年已經85歲了,現在政策這么好,我沒有什么后顧之憂。就想盡微薄之力資助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望他們成為有用之才。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對這個社會要懷著愛心。”

實際上,這些年梁老爺子的善舉還不止捐資助學。在他故鄉的農村,曾因沒有路燈,天黑時村民們都要摸黑出行,老人得知后二話沒說就拿出1萬元為村里安裝了路燈;村里的一條爛泥路后來修整成水泥路,也是梁伯捐資的。“人這輩子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不是掙了多少錢,而是幫助周圍多少人解決了困難。” 梁伯說。

廖姨告訴記者,梁伯平時總是告訴她,現在享福了就要跟大家分享,要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平時如果聽說街坊鄰居有困難,他一定也會伸出援手。所以當年對于老伴捐60萬元的舉動,廖姨一點也不意外。她表示,對于梁伯的捐資助學行動,她也會一直支持。

文/廣州日報記者肖歡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