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教育下一代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用過的紙巾是其他垃圾,要放黑色桶。爛菜葉子是廚余垃圾,要丟綠色桶。”在花都區秀全街花港社區,垃圾分類“守桶”志愿者正在熟練地引導居民將生活垃圾丟到不同的垃圾桶。在該社區,居民們已養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作為文明城市的重要標準,垃圾分類也在廣州形成了良好氛圍,居民群眾將垃圾分類意識逐步轉化為自覺行動,截至目前,廣州市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9.3%,參與率達到96.3%以上。
除了垃圾分類,廣州市環境衛生質量也在循序漸進中穩步提升,受到市民群眾的肯定和點贊,為建設“美麗廣州”和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資料圖)
近年來,廣州市環衛容貌品質持續改善。廣州市推進“10路10場”高標準示范區域和50條環衛保潔精細化重點道路示范引領工作,推行城中村和內街巷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在城市環境評價調查中,九成以上居民認為,我市建設干凈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有較大進展。
優化引導機制
廣州三措施動員市民共同參與
去年以來,廣州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現優化提升。廣州市開展綠色低碳辦公、“限塑”、綠色快遞等十二個專項行動以及物管小區“十個一”專項提升行動,高標準建成第三批星級投放點1023個,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樣板村100個,5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全部建成,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9600噸/日。今年,廣州市一、二季度在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評估中位列超特大城市第一檔第1名。
垃圾分類,事關你我他,需要全民參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為了引導市民共同參與,推動垃圾分類從政府部門的“獨角戲”到市民的“大合唱”,廣州市相關部門采取了三項措施。
首先,廣州市實行聯席會議共謀。市、區兩級建立以城市管理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其次,廣州激發市場、企業活力,每年遴選100家企業與全市100個社區結成共建對子,讓企業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提供科技、資金、設備等支持。最后,廣州引導居民自治,尊重居民意見,生活垃圾投放點選址征求居民看法,分類收運發動居民監督,體系建設邀請居民參與,實施“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垃圾分類居民自覺行動。
另外,廣州為更好培養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提高民眾對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積極性,近年,廣州部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短板大排查、問題大整治、品質大提升專項行動,采取人大政協聯動督查、紀委監委專項巡察、城管執法輪番檢查等方式,成立11個市級專項督導檢查組,對大街小巷、商場超市、鄉村社區等垃圾分類第一線進行暗訪,梳理排查出制度機制、設施配置、長效管理、習慣養成等6個方面86條具體問題,逐條逐項進行整改落實。截至目前,全市共整改分類投放點1113個,升級改造壓縮站354座,優化分類運輸線路1308條,增配分類運輸車輛3490臺。
此外,按照“建設品質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心化”要求,廣州投入專項資金,打造2500個生活垃圾分類星級投放點,配齊遮雨、照明、通風、洗手、排水和除臭等硬件設施,免費提供洗手液、擦手紙等便民服務,安裝AI智能監控系統,實現投放點位智能化、便利化、清潔化。大力實施值守人員必須培訓上崗、投放桶點必須干凈整潔、分類收運必須及時規范“三個必須”星級服務行動。
提高宣傳能力
讓垃圾分類意識在群眾心中扎根
“要持續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工作,助力生活垃圾分類有序推進,讓垃圾分類成為文明生活新風尚。”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運用媒體宣傳、社區組織、活動動員、上門指導等多種方式,給群眾進行密集的政策宣傳和引導,引導市民正確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從環境、資源的角度重新看待每天丟棄的垃圾,讓垃圾分類的意識在群眾心中扎根。
據悉,廣州各區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各項主題活動,積極推進“學史力行辦實事、垃圾分類促文明”“踐行新時尚、低碳我先行”“我分類、我文明”系列主題活動,常態化組織垃圾分類“百家講堂”科普宣講,讓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鎮街、進社區。例如,白云、從化、增城、南沙等區在各村內設立垃圾分類宣傳專欄、文化長廊,黃埔區新龍鎮開通村村通小廣播,定時播放垃圾分類宣傳歌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廣泛開展進村入戶,村民生態文明意識得到顯著提升。
廣州各區還涌現一批積極優秀人物,他們運用各種現代宣傳方式不遺余力宣傳:白云區社區黨支部書記馮利明帶領工作人員,開展線上線下的垃圾分類宣傳主題和入戶宣傳活動共27場次,發放宣傳品3000余份,受眾人數達2500人次。荔灣區志愿者吳煥金組織大家通過QQ、微信小程序、朋友圈等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增城社區書記潘威,摒棄“紙上談兵”,“線上線下”雙管齊下,開創社區抖音號、視頻號,改編歌曲《垃圾分類disco》,將垃圾分類知識點融入歌詞,“魔性”的歌詞加上“洗腦”的旋律,《垃圾分類disco》現已家喻戶曉。
重視志愿工作
在各區形成垃圾分類督導體系
“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永遠牢記在心中,只要組織和群眾有需要,我一定會義無反顧站出來。”
高美玲作為第一批參與南沙區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的志愿者,輪值期間早上六點半到九點半,她到達“站桶”的地點,清理好垃圾分類點外露垃圾、擦拭好設備、完成消殺工作,并耐心督導街坊做好垃圾分類;晚上6點至9點,她再“站桶”三小時,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人人有責”。
從2020年6月16日至今,白云區謝貴娣帶領社員成立了聯升社區“垃圾分類婦女督導員”志愿隊伍。聯升社區人口約7000多人,宣傳覆蓋已達6000多人次,聯升社區廚余垃圾分類率穩步提升。
據了解,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均得到有效提升、市民群眾的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其中離不開各區許許多多的垃圾分類志愿者、督導員、社區書記的努力付出,他們秉承以“黨建引領、志愿先行、居民自治、文明社區”的理念,向當地居民一遍遍解釋、傳達垃圾分類理念。正是有了這些最美“站桶員”的行動示范,以及對綠色健康生活理念的引領,喚醒了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社區主人翁意識,爭當社區垃圾分類志愿者,參與垃圾分類宣傳督導、守桶輪值活動, 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新習慣、新風尚。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杰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