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肖婷婷
一瓶30克的護手霜,被五顏六色的拉菲草“淹沒”,裝在精美的盒子里,盒子外面套著充氣包裝,充氣包裝又被套在普通紙盒里;一盒幾十克的茶葉,被均勻分裝在多個漂亮的瓶子里,泡沫、隔板、紙盒層層包裹……這種過度包裝,在生活中很常見。3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0.7%的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為何屢禁不止?精致、高檔、小眾,這些形容詞附加在商品上,會激起部分消費者的興趣,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商品“包裝好,檔次就會高”的消費心理,對商品進行層層包裝,甚至部分商品的包裝價值超過了產品本身。為了迎合消費者追求儀式感、高級感的消費體驗,過度包裝變得盛行。
過度包裝消耗了大量資源,加劇了環境污染。更令人不安的是,過度包裝還可能被不良商家利用,他們將有質量問題的商品經過精美豪華的包裝,高價售出,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如何抵制過度包裝?首先,市場監管、執法部門要發力,對于過度包裝,已有明確的界定——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價格的30%,就可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市場監管應該據此從源頭上及時發現并制止過度包裝,對于已經流入市場的過度包裝商品,執法部門應該“零容忍”,善用處罰機制,讓商家付出代價;逐利是商家的天性,提高商品的“顏值”也屬正常,但過度包裝就是緣木求魚、本末倒置。商家與其在過度包裝上下功夫,不如在包裝材質上搞創新,使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材料,既節約了成本,又增加賣點;對于消費者來說,應樹立綠色消費的理念,不要為面子埋單,遠離過度包裝的商品,讓其失去存在的土壤。
好消息是,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將于2023年9月起實施,新標準嚴格限定了包裝層數,修改了包裝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計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裝體積檢測、判定規則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間系數。屆時,過度包裝將強制“瘦身”。
讓監管部門、執法部門、商家、消費者達成共識,多方發力抵制過度包裝,才能為營造健康的消費環境,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