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江蘇如東年輕男子小趙深夜自殺溺亡,背后究竟有何隱情?警察、富二代、蘋果手機經銷商……跟小趙合作的蘋果手機銷售商徐某究竟有幾重假身份?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江蘇等地近20名青年牽涉其中……不曾想,徐某利用部分“果粉”的“蘋果情結”,以“購買和合作開展蘋果手機銷售”為由,詐騙了全國多地近20位年輕人共計1500余萬元,并將詐騙所得錢款揮霍一空,甚至導致一名年僅20歲的被害人自殺身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棄車失聯,年輕人緣何輕生?
2022年6月的一個夏夜,趙某夫婦火急火燎找到親戚家,詢問兒子小趙(化名)昨晚是否來借宿。此時,距離小趙失聯已經一天一夜。夫婦倆無奈發動親戚朋友連夜打探,終于輾轉查詢到了小趙的行車軌跡,發現小趙所駕駛的汽車前一晚曾經過當地某渡口。
當趙某夫婦趕赴渡口時,果然發現了小趙的黑色汽車停在離渡口不遠處的馬路上。周圍居民告知趙某,該車停在此處已經有一天多,本以為車主是在釣魚,便未打擾。夫婦倆走近汽車,卻發現汽車副駕駛座門并未落鎖,小趙的手機、車鑰匙、錢包等重要隨身物品也都留在車內。
種種跡象如此反常,家人慌忙報警。當地警方出警后,現場分析猜測小趙可能已輕生,于是聯系打撈人員,最終從附近河道內打撈出一具尸體,經辨認,正是年僅20歲的小趙。后經法醫鑒定,小趙確認為自殺溺亡。
“八折”供貨,真能實現“蘋果自由”?
年紀輕輕的小趙為何尋此短見?自殺身亡的背后究竟有何隱情?據其家人介紹,小趙從小性格內向,脾氣溫順,只是在案發前幾天,心情不佳,其解釋僅僅是因為生意不順。警方經調查,小趙社會關系簡單,與人并未結怨。
偵查人員及時調整偵查方向,在提取了小趙手機數據后發現,其與微信好友“進擊的土豆”有頻繁的經濟往來。經查,“進擊的土豆”真名徐某,浙江紹興人,原為某公司保安,因沉迷網游被公司辭退。徐某借蘋果13手機發布之機,在某網絡游戲會員群中發布消息,稱自己有渠道八折購入最新蘋果13等多款熱門手機。該群成員多達千人,來自全國各地,多為20歲左右熱衷電子產品的年輕人,小趙就是其中之一。
小趙本就對蘋果手機情有獨鐘,看到徐某發布的“八折”供貨信息,于是向徐某微信支付8800元購買蘋果手機。徐某將該貨款揮霍殆盡后,為獲取小趙信任,從自己父母及朋友處借款,從專賣店原價購入一臺蘋果13Promax手機郵寄給小趙。
天真的小趙自此成為了徐某釣上的第一條魚,成了其“鐵粉”。此后,徐某陸陸續續以這種方式,利用時間差、拆東墻補西墻,“成功”幫助數十名群成員實現了“蘋果自由”。
編造身份,租豪宅豪車穿“警服”騙人
為了騙得更多的錢款,徐某又想出一招。他忽悠年輕人在自己這里投資,由他販賣手機,對方分享利潤。
經由此道,徐某將騙局愈演愈大,由最開始的小趙一人,演變為近20名年輕人,由最開始的一臺手機變成了數百數千臺。來自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江蘇等地的近20位青年也從最開始的購買者變成了徐某的“合伙人”,坐享分成。
可天底下真有這樣的“好事”嗎?為穩住觀望者,徐某虛構警察身份,租住豪宅、租賃豪車,邀請小趙等人線下聚會,身著“警服”迎接,謊稱副業渠道穩定,帶領小趙等人到海南、云南等地奢侈消費,營造“富二代”人設,使小趙等人深信不疑。為跟隨徐某“一起賺大錢”,小趙向親朋好友共借款400余萬元,悉數投入徐某囊中。
在9個月的時間內,徐某以編造的警察身份,虛構投資蘋果手機的事實,在微信群中對不特定人員實施詐騙,共騙得錢款1500余萬元,除部分騙得款項作為“返利”誘餌獲取被害人信任外,其余均用于個人奢侈消費。隨著窟窿越捅越大,徐某開始入不敷出,遭多人追要無果后,徐某直接失聯。小趙發現不對勁,為時已晚。
千里追贓,只追回70余萬詐騙款
至案發時,徐某尚有500余萬元無法歸還,其中就有小趙投資的錢還有200萬無法追回。多次索要無果后,單純善良的小趙無法承受,投河自盡。
去年6月,徐某被警方抓獲歸案,對罪行供認不諱,但沒有一分錢的退贓。為盡最大可能幫助被害人家屬,彌補白發老人的喪子之痛,在提前介入偵查活動過程中,如東檢察院和如東公安多角度全方位搜尋分析線索,并確定有兩筆可觀的金額落入了徐某兩名情人手中,但這兩人拒不配合追贓工作。如東檢察院引導偵查人員采取有效手段,克服阻撓,遠赴東北、云南等地追贓挽損,最終從兩人處追回被詐騙款項70余萬元及若干奢侈品,追回的款物已發還給被害人。
檢察官說法:如此做法類似“龐氏騙局”
近日,經如東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采納了量刑建議,徐某以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80萬元。
該案檢察官稱,在本案中,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且造成一人死亡的嚴重后果,構成詐騙罪。和金融系統的“龐氏騙局”類似,徐某利用眾人低風險高回報的投機心理,承諾無法兌現的投資回報,拆東墻補西墻,不斷發展新的被害人,拆借后期被害人錢款給付初期被害人,以此種“利潤”來實現騙局,所以受害者群體不斷擴大!因此,提醒民眾,警惕此類投資騙局。
通訊員 朱林焱 馮婷婷 潘倩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陶善工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