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2023年2月全球主要港口遠洋干線國際集裝箱船舶時效排名,廣州港以平均在港時間0.8天的綜合效率、平均在泊時間0.54天的裝卸效率位列全球20大集裝箱港口首位,遠遠領先船舶在港1.8天、在泊1.26天的全球平均時長。
近年來,廣州市港務局錨定港航高質量發展,堅持對標世界一流集裝箱樞紐港,強化基礎能級、優化服務模式、智慧數字賦能、暢通集疏運體系、推進通關便利化,全力提升廣州港集裝箱通過效能。
強化基礎能級 提升通過能力
(相關資料圖)
據廣州市港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著力航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建設難點痛點取得突破性進展,廣州港航業在廣州建設重要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廣州港出海航道實現南沙港區至珠江口66.6公里航段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和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通航管制船舶同比減少約40%;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交工驗收并按新標準開通使用,有效提升廣州港出海航道南沙以北航段通航等級,大幅降低主航道南段的船舶等待時長和通航密度,南沙港區通過能力得到充分釋放,集裝箱接卸能力大幅提升。
優化服務模式 縮短待泊時長
2023年3月24日零時,伴著點點星光,最大載箱量24188 標箱的“東方西班牙”輪緩緩駛入廣州南沙港港池,廣州港引航員指揮著四條大馬力拖輪,將船穩穩地靠入南沙集裝箱碼頭八泊位。3 月24日16:30時,在引航員的引領下,該輪漸漸駛離,在泊時長僅為13個小時,世界最大型集裝箱船首航南沙任務圓滿完成。
廣州市港務局高效統籌出海航道、引航、錨地和調度“四統一”管理,科學調度引航,精準實施計劃。為提升船舶調度效率,啟動綜合調度管理與指揮平臺建設,優化船舶統一管理平臺(二期)并推出移動客戶端,滿足企業24小時計劃申報需求。
今年1-2月,進出廣州港港船舶7420艘次,同比增長3.3%。針對大型集裝箱班輪進出港,市港務局優先協調,安排調度專員全過程跟蹤服務重點船舶。通過航道疏浚等逐步優化航道會遇條件,合理安排跨江工程等航道管制窗口,充分挖掘通航潛力,縮短侯泊時間。同時,建立完善與碼頭、代理公司等多方直接溝通機制,跟蹤落實出口船完貨進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船位。廣州港引航站新建2艘高速引航交通船,確保引航員準點登輪全天候引航,實現了南沙集裝箱船舶引航服務“零等待”。
智慧數字賦能港航創新蝶變
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上空無一人,一輛輛應用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IGV車來回穿梭,與集裝箱實現精準對接,作為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廣州方案”,目前南沙港區四期工程主體已完成,正在進行剩余收尾和疏浚施工,同步進行設備系統調試工作,未來將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合作,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南沙港區三期自動化堆場土建工程已完成驗收,與堆場一、二期項目形成集裝箱年通過能力297萬標箱的自動化堆場集群。廣州港集裝箱智能理貨中心已設立,廣州港外輪理貨公司相繼研發了傳統集裝箱碼頭岸橋的遠程視頻理貨、集裝箱號OCR自動識別技術、門座式起重機集裝箱智能理貨、“地空一體化”AI+OCR識別和自動識別箱損等多項技術,開創了行業智能理貨先河,為碼頭多裝快卸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日,中遠海運特運成功為紙漿COA客戶簽發首張電子提單——這是基于區塊鏈技術電子提單在全球航運非集裝箱領域的重大突破。本次區塊鏈電子提單的成功簽發,意味著中遠海運特運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未來將聚焦“提升客戶體驗”,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業務協同升級和客戶服務升級,依托數字航運平臺及區塊鏈電子提單技術,為客戶貿易提供更便捷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推進通關便利化提速口岸效能
廣州市港務局大力協調關檢部門實行“查檢合一”、“提前申報、抵港放行”、口岸“5+2”通關等監管新模式,推進跨部門一次性聯合登臨檢查,達到“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集裝箱貨物口岸放行時間持續縮短,以南沙港區為離境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正式落地實施。
同時建設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立企業、港口和海關等口岸監管部門信息共享、數據聯動機制,南沙口岸實現外貿進口業務首單全流程電子化操作,辦單時效從1小時縮短為3分鐘,進一步縮短放行時間。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李妍 通訊員 郭靖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