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記者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耕生產,廣州突出現代農機裝備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投入農機總動力約97萬千瓦,投入農機具約3.8萬多臺套,努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
資料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 通訊員石建華 攝
今年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補貼面積預計超10萬畝
據介紹,廣州大力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2022年,市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135萬元,在中央補貼標準的基礎上提高市級購機補貼標準,并在全省率先組織開展水稻精量穴直播、水稻農用無人機直播作業補貼,實行定額補貼。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作業、水稻精量穴直播、水稻農用無人飛機直播、無人機植保社會化作業服務,由市財政分別按80元/畝、50元/畝、20元/畝、20元/畝標準給予補貼,加快攻克水稻機種機械化率偏低的短板,今年預計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補貼面積超10萬畝,促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有力推動農機化發展“補短板促全程”。
約84個農機服務組織投入“春耕”
農機社會化服務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和農業生產服務的主力軍,在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發揮著重要橋梁作用。近年來,廣州大力扶持農機合作社發展壯大,通過實施購機補貼傾斜政策,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購置水稻插秧機等主要農作物生產所需的大中型先進農機具提高補貼比例,按省定額補貼標準的1.7倍補貼,投入市級財政300萬元用于支持農機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示范建設。
截至目前,廣州共有4家農機合作社評為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家農機合作社被認定為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今年,全市約84個農機服務組織投入“春耕”農機化生產,積極推行跨區作業、合同作業、農業生產托管等農機作業服務,由單一作業向全程化服務發展。服務組織實現風險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支持各區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明確服務標準、規范及價格等內容,提高農機利用率,加快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土專家”深入生產一線
圍繞春耕備耕的需求和農機化生產薄弱環節,廣州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等平臺,采取線上教學、電話遠程指導、微信在線視頻等信息化手段,積極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農機維修技術培訓、安全操作知識講座,加強對現有農機手和新購機農民的培訓,不斷提高操作技能和經營水平,為農機化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充分利用“土專家”的專項特長,全市12名省級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深入生產一線開展農機化生產、農機維修指導和培訓授課等活動,為農民解決生產一線的棘手難題,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機化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同時加大農機化新技術試驗示范和普及推廣力度,全市各區舉辦多場農業機械化裝備技術現場演示會,在推廣傳統水稻機插模式基礎上,加大水稻精量穴直播、農用無人飛機直播技術推廣示范力度,支持“經營主體+基地+農戶”模式推動水稻集約化規模種植,打造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片區,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
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工作
在安全生產方面,廣州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農機牌證源頭管理,加強駕駛員考試管理,創新“送考下鄉”“送檢下鄉”等便民服務,加大農機安全生產檢查和宣傳力度,強化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快安全性能差的老舊機具報廢,夯實農機安全生產基礎。今年以來,全市各級農機部門共開展農機專項行動90次,派出執法人員315人次,檢查拖拉機、收割機等各類農業機械209臺套,檢查農機合作社等場所86家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8個。派發農機安全宣傳資料590份,開展線上安全警示教育1826人次,有效保障歲末年初及春耕備耕期間農機安全形勢。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卡斯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