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用三年時間培育1000個“專精特新”企業

2021-11-24 21:09:41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企業如何才能進入“專精特新”的行列?國家及各級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有哪些扶持措施?11月24日,中共廣州市委統戰部、市工商業聯合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共同在廣州市政企溝通服務中心聯合舉辦“讀懂政策”宣講會暨中小企業巡回課堂。本次宣講會是針對廣州市“專精特新”民營企業扶優計劃入選培育企業開展常態化政策輔導的首場政策宣講會。

為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開展了“專精特新”民營企業扶優計劃,預計用三年的時間培育1000個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進入國家或省“專精特新”企業行列,第一批268家企業入選培育企業。

在宣講會上,市工信局中小企業處負責人介紹了國家、省和市“專精特新”政策,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政策進行解讀,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處有關負責人講解了“專精特新”企業稅收政策。海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分享了“專精特新”與中小制造業增長方向新變化趨勢。

為了精準推送各項培優育企政策,整合資源加強對企業融資和各項公共服務,加大對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的扶持,推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市工商聯計劃聯合各政府職能部門,把加強公共服務,落實對“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的扶持變成常態化工作。此次的宣講會就是一系列扶持措施之一。

此外,市工商聯還將會同市工信、科技、金融、人社、市場監管、稅務等涉企部門,在市政企溝通服務中心開展“讀懂政策”宣講系列活動,邀請政策起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進行“官方解讀”,同時邀請專家學者對政策進行“民間解讀”。通過這些舉措構建政府、社會和市場主體間的常態化營商環境政策研討交流機制,增進良性互動和溝通,更好地聽取和回應企業關切,推進涉企政策落地生根,提升社會認知和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龍錕、葉作林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